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华胤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个人简介:
男,湖北南漳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生,主要研究乡村治理。
图书著作
期刊论文
暂无内容
暂无内容
可协商性规则:传统村落“田间过水”的秩序基础及当代价值——基于鄂西余家桥村的深度调查
出版时间: 2019年07月
关键词:
始与兴:蓝氏宗族的由来与发展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坪村是一个乡村,因为全体蓝氏族人共同聚居在这一地域范围之内,而且自开基祖以来,世代均聚居于此。坪村也是一个宗族,因为全体蓝氏族民都从同一个祖宗传衍下来,有着共同的祖先,并有着同样的血脉。因此,坪村作为“地缘共同体”和“血缘共同体”的集合体,是一个典型的宗族乡村。宗族乡村是有“根”的村落,因此,本文主要从地理位置、村庄由来、村名由来、建制沿革、当下概况等五个方面,以粗线条的方式去勾勒坪村,从而全面呈现坪村由来与发展的全貌。
关键词:
坪村蓝氏宗族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大自然不仅是人类生存和生活所必须依赖的基础性条件,而且是影响人类延续和发展的关键性条件。因为特定的自然环境既塑造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在无形之中促进了本土特色文化形式的最终形成。要真正理解坪村蓝氏族人及其社会结构,首先必须要认识坪村的自然条件。本文将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两个方面去考察坪村蓝氏宗族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关键词:
坪村蓝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共同体的生活是相互的占有和享受,是占有和享受共同的财产。”共同的经济基础保证了宗族共同体的延续和繁衍。坪村是蓝氏族人的世居之地,是一个宗族聚居社区,了解其经济状况显得尤为必要。因而,本文欲从产权、经营、交换、产业、分配、消费、继承等七大关系切入,以“形态与实态”为主线,全面剖析和再现坪村蓝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及其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的经济状况变迁历程。
关键词:
坪村蓝氏宗族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在传统时期,蓝氏宗族就是一个微型社会。蓝氏族人有着共同的祖宗、血缘,血缘社会与村落社会高度融合在一起,绵延至今。本文将从社会形态概况、社会构成、社会组织、社会交往、社会分化、社会冲突、社会保障等七个方面考察坪村蓝氏宗族的传统社会形态、社会变迁及社会实态。
关键词:
坪村蓝氏宗族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蓝氏宗族形成于坪村这片广袤的乡土社会中,并在这片土壤之上内生出朴素的乡土文化。共同的文化是维续蓝氏宗族正常运行的纽带,文化元素是我们理解蓝氏宗族社会内部结构的重要视角。因此,本文将从文化形态概况、信仰、观念、习俗、文化娱乐、教育等六大方面,考察1949年之前坪村蓝氏宗族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关键词:
坪村蓝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在“皇权不下县”的封建王朝时期,坪村蓝氏宗族作为一个相对比较封闭和独立的小型社会,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和程序,进行自我治理。因此,本文从“治理形态概况”“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规则”“治理过程”“治理方式”等六方面考察蓝氏宗族的治理形态,并考察1949年以来蓝氏宗族的治理变迁及其当下实态。
关键词:
坪村调查小记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本文记述作者一波三折的进村经历,驻村调查过程和对村民感谢。
关键词:
坪村调研日记(部分)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本文记述作者每天在坪村调查的经历和工作情况。
关键词:
余家桥村落的由来与演变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余家桥村是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枝城镇西北部的一个自然村。有40多个姓氏的村民分散地居住于村落的4个聚落中。这些农户分别于不同历史时期,或受国家移民政策影响,或自愿迁徙,从江西等不同的地方迁居至此;或“纨草为基”,或购买土地,或为佃户,农耕为生,繁衍不绝,共同组成了余家桥自然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