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曹晓峰
机构:辽宁社会科学院
个人简介:

男,黑龙江省肇东市人,哲学学士学位,现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社会学会副会长,辽宁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评审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主要研究成果:《改革开放20年的理论与实践·辽宁卷》《在变革中崛起——辽宁改革发展实践的理性思考》《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营口卷》《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海城卷》《中国百县市经济社会追踪调查·抚顺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报告》、历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沈阳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历史性巨变——解读辽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等。

  • 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2010)
    付百臣 张新颖 乐奇 张卓民 副主编 ; 鲍振东 曹晓峰 主编 出版时间: 2010年08月
    本报告以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四省(区)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和软科学等方面研究的学者为主,并邀请了四省(区)有关部门及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撰写的。本报告从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角度,客观地描述了2009年东北地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通过“化危为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效;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和不利因素;对2010年东北地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报告指出,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砥砺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东北三省以及蒙东地区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化危机为机遇的主动权,精心组织,多措并举,努力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安定,使经济和社会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在国际和国内经济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国经济企稳回暖最快,并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2009年,东北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61%,高出全国平均3.9个百分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5.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有较快增长。在这一轮经济的周期性调整中,东北地区显现出实体经济基础坚实、抗风险能力较强、回旋余地较大的发展优势,初步改变了东北地区经济运行历次波动“下行幅度大于全国”而“经济回升幅度慢于全国”的格局和惯势。报告还指出,2009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已经出现明显好转,但仍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地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实现发展方式转变还任重道远;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治理的任务还很艰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压力还很大,等等。报告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建议。报告认为,2010年东北地区仍将保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将分别增长20%、30%和35%;地方级财政收入将分别增长15%、15%、11%。随着政府社会投入的增加和社会管理制度政策的不断完善,居民就业形势将保持平稳、收入会有所提高。由于居民住房、购车、旅游等消费结构升级活动持续活跃,预计消费将保持持续平稳的增长。随着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出口企业适应能力的提高,预计出口将结束负增长,实现一到两位数的增长。综合需求因素分析,预计三省及蒙东地区GDP仍将保持11%~13%的增长速度。
  • 2011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陈萍 李天舒 王伟 张天维 副主编 ; 张晶 曹晓峰 张卓民 主编 出版时间: 2011年11月
    本报告以辽宁社会科学院从事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和省情研究的学者为主,邀请了辽宁省省直有关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撰写的。本报告客观描述了2010年辽宁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方面所取得巨大成效,特别是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工业产业集群、推进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及惠及民生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评析;深刻分析了辽宁省目前存在的问题、全国物价上涨以及动荡的国际金融形势可能给辽宁造成的负面影响;对2011年乃至“十二五”时期辽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报告认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十二五”将是辽宁经济的追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期,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生态恢复的突破期,人民生活水平更快的提高期。只要全省上下认真落实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抓好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辽宁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初步预计,2011年全省经济总量将突破2万亿元大关,增长13%以上,实现高于全国和东部各省平均水平的发展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6000美元,迈进工业化后期阶段。从生产看,第二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装备制造业的支柱作用将继续巩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继续增强。从需求看,投资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增速会减缓;消费需求继续平稳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增强;出口由恢复性的高速增长速度转为平稳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将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上半年将面临较强的通货膨胀压力。从收入看,地方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有望提高增长速度。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