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刘杰
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个人简介:

0

1965年生,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研究》(季刊)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双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国家和上海市社科基金课题近10项及其他各类课题40余项,著有《国际人权体制》、《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机制化生存》等专著8部,发表《美国与国际人权公约》、《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秩序及其治理机制》等学术论文200多篇,曾20多次获国家和上海市优秀学术成果奖。

    暂无内容
  • 乡村社会“空心化”及其社会风险:以J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有关乡村“过疏化”和“空心化”的研究,学术界通常聚焦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认为这是城市化趋势不断加强背景下都市“过密化”的必然产物,忽视了“全球化”这一当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反思当前学术界相关研究基础上,将“城市化”与“全球化”这两大影响当今社会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结合起来,辨别乡村社会“过疏化”和“空心化”的内涵关联,以民族地区的乡村为案例基础,着重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劳务输出对该地区乡村“空心化”成因及特质的影响,认为乡村“空心化”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风险。
    关键词:
  • 失地农民的社群隔离及其风险——基于C市的调查研究
    出版时间: 2012年12月
    失地农民作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兴群体,在与城市居民的互动过程中出现了社群隔离现象。这种社群隔离呈现经济性隔离、自愿性隔离和制度性隔离三大层面,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风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从隔离走向融合是破解失地农民社群隔离问题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在这3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逐渐形成三大群体:城市居民、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在当前的户籍制度和各种城市管理制度的限制下,农民工终归属于城市的过客,而失地农民则由于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被城市管理者纳入城市居民的管理范畴。在这个意义上,失地农民可视为城市居民群体的组成部分。当前学术界对失地农民的研究集中于失地农民征地补偿的不公和社会保障的缺失等方面。本文在对C市失地农民经验调查的基础上,致力于探讨失地农民这一城市新兴群体与原有城市居民之间的群体关系,侧重于研究原有城市居民和失地农民之间的相互排斥和隔离,以社群隔离为研究视角,揭示当前失地农民社群隔离问题的现象表征,探寻这种社群隔离现象可能产生的社会风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