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何凌南
机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大数据传播实验室
个人简介:

博士,讲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副主任。

    暂无内容
  • 在线城市群:中国城市网民心态研究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跨文化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证据表明,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别;而另一方面,媒介分析理论家则认为,电子媒介的使用将打破地域对于信息传播的束缚。那么人们在网络平台上的信息使用行为和社会心态特征是否存在地域差异或者聚类特征,则是有待检验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100个城市网民在微博和微信两微平台的客观行为数据,从网民的关注、情绪特征以及动机等方面入手,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城市网民的信息行为特征。结果发现,中国城市网民在网民社会心态上表现出较大的地区性差异,并且在微博和微信两个主要的网络信息场上也有不同的特点。为此,本文根据各城市在网络信息使用上的相似性提出了“在线城市群”的概念以及“在线城市名片”的概念。这对于深入刻画中国城市网民的社会心态特征、因地制宜地探索城市网民的社会心态调适策略和引导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 2015~2016年微博热点事件网民心态分析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互联网交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大量的语言出现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社交媒体上的文本信息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的载体,是理解当前社会心态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每年的网络热点事件涉及社会现实的多个层面,参与人群多样,是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现实和大众心态的集中反映。本报告以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微博热门讨论事件为对象,通过基于语词计量的文本分析,探索网民情绪和态度倾向的总体状况。结果发现:①网络热点事件参与讨论程度主要受到当地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当地居民消费水平越高,对热点事件的参与越积极;②网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热点事件调动起来,往往不存在任何预热便让事件的讨论快速传遍网络,同时网民的注意力也消散迅速,一般持续在24~72小时之间;③网民在民生政策调整、反腐案件办理、公众人物言论等事件中都表现出较为理性客观的态度,只要不是对人身安全、切身利益的直接威胁,网民对热点事件均能够进行冷静、严肃的讨论。总体而言,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网民心态整体为冷静客观,但在严重威胁自身安全的恶性犯罪、食品信息安全等问题上,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宣泄,并期待政府重视和干预。
    关键词:
  • 广东省城市网民社会心态报告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互联网逐渐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集聚场,网民社会心态也成了社会当前状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本次研究针对广东省网民在2015年全年的网络行为表现进行跟踪,综合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对广东省网民在关注议题和社会感受等社会心态层面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整体上看,广东微博网民正面情绪高于负面情绪,关注议题以民生为主,偏向实际。具体而言,广东省各地区间网民心态存在差异:珠三角地区生活压力最大,最关心就业和房价,娱乐生活更为丰富;粤东地区最关心公共事务,对食品安全满意度低,整体政治参与度较高;粤西地区文化生活丰富,关注计划生育和养老问题,为生活满意度最高的地区;粤北地区公共生活参与度低,关注物价和就医问题,整体网络活跃度较低。
    关键词:
  • 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2015)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本研究选取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常住人口超过一千万的超大城市为目标,从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地位认同、地域认同四个维度,通过移动互联网在线滚雪球方式回收问卷,并测量了不同城市居民的认同感。结果表明,控制人口学变量影响后,各地区居民在对所居住城市的认同上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不同年龄层、不同收入水平、不同职业的分析发现影响城市认同感的重要因素,居民的认同感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户籍身份对城市认同具有较大影响,城市接纳度与地域认同存在较大相关。从社会认同角度建立了有效评估城市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型指标体系。
    关键词:
  • 2014~2015年微博热点事件网民心态分析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舆论成为人们集体情绪、态度及价值倾向的重要表达渠道。每年的网络热点事件作为多个社会阶层广泛关注和参与的公共事件,是一段时间内的社会现实和大众心态的集中反映。本报告以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微博热门讨论事件为对象,通过计算机辅助的文本分析,探索网民情绪和态度倾向的总体状况。结果发现,①在信息关注上,网民最关注的新闻是轻松和严肃并重,一方面,大家对明星绯闻的关注尤为明显,且表现出犬儒的调侃心态,另一方面,网民也关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严肃时事、社会话题,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愿意发表个人的意见和观点;②在思考深度上理性不足,网民容易受到情绪感染,从众心态明显;③国际化比较趋势明显,网民热衷关注国际热点信息,并同国内现状进行对比,表现出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强烈意愿。总体而言,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网民心态以积极为主,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半年网民态度整体表现得更为冷静、严肃。但在重大负面事件中也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宣泄,并有期待政府重视和干预的强烈诉求。
    关键词:
  • 2012~2014年网络“正能量”特点探究
    出版时间: 2015年12月
    “正能量”作为一个充满积极象征意义的符号,在民众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正能量”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关注之一。网络空间并非简单的统一体,不同信息场构成了各具特色的舆论场,展现出不同的正能量特点。本研究基于网民情绪态度模型,构建了网络“正能量”指标,对2012~2014年的四大网络信息场进行探究,结果发现网络信息场在网民情绪、态度、议题呈现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 中国城市网民的房价关注度研究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近年来,随着中国住房市场化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房价”越来越成为中国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议题。来自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已围绕房价波动、住房保障等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但基于大众视角在大规模人群层面探索普通民众对于房价议题的心理规律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为此,通过对中国95个城市网民在微博平台的客观行为数据进行文本分析,本文揭示了不同地区用户对房价话题的关注度差异,并且尝试探索城市的经济、社会、人口特征与网络房价关注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城市网民在微博上的房价关注度与城市的人口密度呈现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但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关联。
    关键词:
  • 国际冲突引发的网络民族主义多元主体共振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本文使用数据挖掘和话语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对新浪微博平台有关2016年中菲南海仲裁冲突事件展开分析。与此前研究强调“网络民族主义由网友自下而上建构”的结论不同,本文抓取的数据表明,媒体微博和名人微博共同主导了南海争端的讨论,普通网民附和式参与,呈现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框架共振;媒体微博内容同质化程度较高,虽是中菲两国间的冲突,但更多将其置于中日、中美、中澳的整体冲突框架下来讨论;名人微博的话语实践则更多体现消费民族主义和粉丝民族主义特征。将南海仲裁案的微博话语实践置于网络民族主义话语变迁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随着近年中国国力的增强、外交政策的变化、网络公共空间的形成,国际冲突对网民心态的影响已经开始超越单纯的民族主义情绪下的社会动员,变成多元主体间的对话与协商过程。
    关键词:
  • 澳门公众新媒体使用与社会心态调查研究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在新媒体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公众的新媒体使用现状以及社会心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但已有的研究证据多集中于中国内地,对港澳关注较少。为此,本研究对澳门公众的新媒体使用以及社会心态特征(包括社会问题关注、社会感受、价值观、社会认同度四大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在新媒体使用现状方面,澳门近七成的受访者平均每天使用网络新媒体的时间在2个小时以上,并且工作学习、自我表达需要分别为使用新媒体最高和最低的动机。②在社会心态的社会问题关注度方面,澳门非本地人对全国性社会问题关注度高于本地人,食品安全与物价问题是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③在社会感受方面,澳门公众的安全感较高,其次为信任感和幸福感,澳门公众的社会参与感和被剥夺感相对较低。④在价值观方面,超七成澳门公众具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倾向,并且年龄越低、学历越高的澳门公众越倾向于认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⑤在社会认同度方面,澳门公众对澳门的认同感最高,且对内地的认同感已经超越香港。
    关键词:
  • 中国城市网民性格及其在线名片的大数据分析
    出版时间: 2018年10月
    中国疆域辽阔,各个区域因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传承、宗教信仰等原因存在区域文化差异。但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也处于相互扩散、交融的状态,在互联网时代,网民在网络空间中的表达、交流与互动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及所在共同体的性格特征。因此本研究希望探究网民在网络上所表现的行为及性格是否会呈现出区域聚类规律。本文通过研究中国90个城市的网民在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客观行为数据,并从微博网民的热点关注、情感表达和认知思维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城市网民性格表现出较大的地区性差异,并呈现一定规律。我国城市网民性格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这对于建立城市网络治理体系和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