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黄建新
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个人简介:

江西石城人,1968年生。200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管理、社会政策等。发表40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多项。

  • 社会流动与农民工创业行为研究
    黄建新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本研究是从社会流动角度透视社会结构转型中农民工的创业行为。“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这是一句意蕴无穷的至理真言。当今,大规模的农民工流动,广泛涉及东、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各个领域,这一群体的流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而引起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的农民工流动,推动了体制转轨和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为此,关注社会变迁中的农民工就业与创业问题是社会流动研究的必然。农民工的创业行为,表达和反映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在发展进程中引起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本研究以构建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为目标,通过对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分析和影响创业的各种因素的探索,构建符合农民工创业需求的社会支持体系,以期找到促进农民工成功创业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机制。社会阶层结构是社会流动研究的核心。作为主体与结构互动的农民工创业行为,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同时又重塑了社会结构。在农村改革以前,种田是农民的基本活动,而市场化条件下,中国农村开始了深刻的社会变迁,部分农民逐渐从农村分化出来,参与到城市工业化的发展中。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创业农民工群体。通过创业,他们实现了从农业到非农业、从生存向发展转变的“二次飞跃”,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他们的发展变化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分为九章,主要探讨农民工创业行为轨迹、农民工创业的社会支持与社会流动体系,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研究认为,农民工创业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政策的嬗变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以及农民工获得创业机会、利用创业资源而成功创业的过程。关注农民工创业行为,要了解农民工发现创业机会、获取与调动资源的过程,本研究从创业过程的角度研究创业机会、资源、网络及其内在联系,以及创业的实现途径;以“事件-过程”为分析路径,诠释生存型农民工到创业发展型农民工的演变过程,理解创业农民工在识别创业商机、获得资源以及利用社会资本方面,有别于其他群体的创业行为策略。研究还认为,对于农民工创业行为应该关注其创业愿望、创业动机与创业认知,关注农民工创业需求特点与创业服务供给,这些对农民工创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农民工创业的社会支持结构也是多层次的,包括价值系统、制度系统、组织系统、网络支持四个子系统。研究提出必须采取“差别化”的社会支持策略,着力构建有利于农民工创业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文化环境、服务环境,形成支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和服务体系,既要发挥国家“有形之手”的力量,主动、积极构建创业环境,又要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创业服务空间。农民工的创业行为是再结构化的一个表现,有利于促进“橄榄形”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在社会流动机制中,必须有相应的措施保障每个层次的社会群体都能够凭借自致性因素、根据自身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得到相应的社会位置,实现自身的社会流动。农民工创业是破解当前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双重难题的重要路径。本研究立足城乡统筹发展,持续开展农民工创业创新路径、机制、政策等系列研究工作,旨在丰富和完善农民工就业创业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充实农村社会学的实证研究,体现社会学在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本研究的创新点有:①从社会流动视角切入农民工群体的创业行为,梳理出农民工创业的模式,形成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流动的全面理解;②提出农民工“顺向”的留城创业与“逆向”的返乡创业都可以成为其向上流动的途径,并提出应建立“双向流动”机制,同时指出农民工流动的阶段性特征,认识到扶持农民工创业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点;③在方法论上,将社会学的“过程-事件”分析策略作为一种手段,以揭示创业这一行为表象背后的代际传承、生活经历、人力资本、地方文化历史传统,是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 社会流动与农民工创业行为研究绪论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本文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设计以及界定相关概念,包括选题与研究目的、内容、理论取向,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研究进路、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创新点,侧重于研究背景、意义以及技术路线、相关概念的界定。
    关键词:
  • 社会流动与农民工创业行为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随着农民工创业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增强,关于农民工创业问题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提出各种理论和视角来研究和解释农民工的流动与创业行为,如劳动力流动理论、二元经济理论、社会分层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都是常见的解释理论。本文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劳动力资源及其流动的理论进行简单评述,对社会学与经济学领域关于流动的主要理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创业相关理论探讨,以期分析和评估农民工的创业行为。
    关键词:
  • 社会流动视角的农民工创业:历史与逻辑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跨时代的结构性变迁,这一变迁打破了城市和农村的隔绝,与以前的社会结构相比,此时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化为社会流动提供了前提条件,也提供了大量新的社会流动的机会。国家与市场的互动,形塑了农民工流动与社会结构的互动、互构过程,也为农民工创业行为发展的社会时空拓展提供了契机。要真正理解农民工创业行为,就要把农民工创业的微观行为放在宏观的社会结构背景下,从“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与社会结构互动的双向分析框架来探讨创业,这也有助于阐释农民工创业对欠发达地区的社会结构调整的影响。本文力图从结构化理论视角,从我国社会制度变迁的背景、社会语境和文化模式中去揭示农民工创业的缘起、变化。
    关键词:
  • 农民工创业实践的调查分析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由于国家与市场关系的深化,农民工离开原有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而进入城市,引起了其生活方式的变革,也形塑了农民工创业行为过程。如何在把握共性的基础上,从动态的视角实证分析农民工创业行为选择及其特征?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发生机制、创业模式有哪些?这是本文需要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
  • 生存理性主导下的创业实践:多案例比较研究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本文以“事件-过程”分析为视角,以个案的形式展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状况,并通过挖掘创业行为痕迹信息,对农民工创业行为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的考察,从而对农民工创业演化过程、利益表达、发展路径有了更清晰的理解。由此,本文解析了农民工的行动逻辑、生存策略,以及他们的创业行为是如何在生存理性下展开的,并以此推演“事实”、解读“现实”,其中也反映了农民工创业面临的矛盾与选择。通过对案例所反映的时空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创业政策的变化,其中农民工对家乡的创业环境也逐渐认可。
    关键词:
  • 中间考察:基于H县W镇流动农民工的再发现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鉴于中国市场发展的特殊性,农民工创业的过程、发生机制研究对理解中国的社会流动与阶层变化有较大启发意义。阿马蒂亚·森提出:“自由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自由选择就业的发展,是历史研究中受到高度评价的事件。”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社会在分化,农民工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发生职业流动显而易见。到城市寻求发展是农民工进城的主要目的,而进入城市就面临融入城市难的问题,那么,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状况如何?对我们分析创业行为和社会流动之间的关系建构有什么启示?为此,笔者对H县W镇流动农民工进行了个案研究,特别强调创业行为与社会结构的能动建构作用。本文以农民工的社会流动与分层为视角,重点就其职业分层、关系资源与创业行为等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
  • 社会流动与农民工创业意愿、需求、供给分析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随着社会流动不断加快,不同的社会阶层显现出不同的社会流动路径和流动模式。农民工是社会阶层流动链中重要的一环。创业是农民工实现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传统社会中,在获得某一社会地位的条件里,先赋条件往往起决定性作用。而现代职业地位越来越靠自获条件了”。现代化社会的职业高度分化,人们需通过后天努力获得专业化知识。在现实中可以看到,农民工群体拥有的创业资源与其他群体有着较大的差距。如果有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来自社会较低层的农民工通过创业是可以实现向上流动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工的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创业认知以及创业需求,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个案访谈与问卷调查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
  • 基于社会流动的农民工创业支持体系分析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洛说过:“一个社会要想进步,就必须具有某种途径,使出身低微而才智过人者能够替换那些出身高贵而才疏学浅者。”不论是对任何群体,都必须尽可能做到起点的平等,这同时意味着对社会公平和公民权利的逐渐重视。这种普遍的、共同的进步需要建立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流动途径上,以使人们对“权利”的认知与诉求从生存层面上升到发展层面。基于社会流动视角分析农民工创业,需要研究如何优化农民工创业环境,以及构建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
    关键词:
  • 社会流动与农民工创业行为研究结论与讨论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本文主要讨论农民工创业行为与社会支持、社会流动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农民工创业需要从“生存型创业”向“发展型创 业”转变,农民工政策的制定要促进农民工的社会流动,要能够引导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双向流动就业与创业。最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
  • 社会流动与农民工创业行为问卷调查(Ⅰ)(创业农民工层面)
    出版时间: 2017年03月
    本文是福建农林大学研究人员,为研究社会流动与农民工创业行为制定的调查问卷,主要任务是全面、准确地把握农民工创业情况,以及向国家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