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周宇香
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个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婚姻家庭、生育、性别等。

    暂无内容
  • 当代中国大城市青年婚恋问题调查报告——来自北京市的实证分析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本报告关注北京青年的婚恋问题,所用数据主要来自课题组2016年开展的“北京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本报告将北京青年分为未婚无恋爱对象青年、未婚有恋爱对象青年、已婚青年、离婚且未再婚青年四个群体,从北京青年的婚恋状况与特征、婚恋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北京青年的婚恋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北京青年在婚恋过程中的鲜明特征。研究发现,处于不同婚恋状态的青年,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未婚且无恋爱对象的青年面临较大的结婚压力,虽然青年在婚配观念上强调非物质因素的重要性,但房产、户口等物质因素在现实婚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研究结论,报告从倡导积极向上的婚恋观、创造人群沟通的可能性、尊重青年意愿组织相亲交友活动、规范婚恋网站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 情归何处?——大城市青年对门当户对的看法与婚配现实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根据2016年北京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青年人群在婚配过程中对“门当户对”的看法和婚姻匹配问题,并得出了以下结论:当代青年认可婚配中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但对门当户对的理解比父辈或传统社会更为多元化,追求夫妻双方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价值层面的匹配,且不同群体间的观念存在差异;教育是改变人们对传统门当户对的理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未婚情侣和已婚夫妻无论在出生地、户口等先赋性条件抑或在教育背景、职业等自致性条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同质性,且在先赋性条件上的同质程度要高于在自致性条件上的同质程度。拥有相似阶层的青年更可能具有相似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青年在观念上追求价值层面的匹配和在婚恋行为上追求物质层面的匹配并不矛盾。这些结论给我们提高单身青年婚恋活动的有效性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