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情归何处?——大城市青年对门当户对的看法与婚配现实

作者:
周宇香
出版日期:
2017年11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3334字
所属图书: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o.3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根据2016年北京青年婚恋状况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青年人群在婚配过程中对“门当户对”的看法和婚姻匹配问题,并得出了以下结论:当代青年认可婚配中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但对门当户对的理解比父辈或传统社会更为多元化,追求夫妻双方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价值层面的匹配,且不同群体间的观念存在差异;教育是改变人们对传统门当户对的理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未婚情侣和已婚夫妻无论在出生地、户口等先赋性条件抑或在教育背景、职业等自致性条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同质性,且在先赋性条件上的同质程度要高于在自致性条件上的同质程度。拥有相似阶层的青年更可能具有相似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青年在观念上追求价值层面的匹配和在婚恋行为上追求物质层面的匹配并不矛盾。这些结论给我们提高单身青年婚恋活动的有效性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

北京青年门当户对婚姻匹配

作者简介:

周宇香: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婚姻家庭、生育、性别等。

文章目录
·引言
数据与变量介绍
  • (一)数据简介
  • (二)研究内容及变量解释
城市青年对门当户对的看法
  • (一)门当户对的含义
  • (二)什么因素影响了青年对门当户对的看法
  • (三)青年择偶过程中对门当户对的重视程度
  • (四)小结
恋爱双方的恋爱匹配
  • (一)未婚情侣双方的先赋性恋爱配对
  • (二)未婚情侣双方的自致性恋爱配对
已婚夫妻双方的婚姻匹配
  • (一)已婚夫妻的先赋性婚姻配对
  • (二)已婚夫妻的自致性婚姻匹配
总结与讨论
  • (一)当代青年对门当户对的理解趋于多元化
  • (二)未婚情侣和已婚夫妻在先赋性和自致性层面都存在较高同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