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薛品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个人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副研究员。

    暂无内容
  • 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压力源及应对策略分析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
    在当前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下,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与此同时,各地通过招募大学生进入基层社区工作,增强了基层社区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这些大学生进入基层社区以后,由于多种原因,面临着诸多压力。本文基于北京市某区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社区工作者的压力源,这些压力既有外部的经济压力,也有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例如工作量、职业认同、职业发展等压力。结合定性访谈资料,本文分析了这些压力的来源,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压力的多层次应对策略。
  • 教育期望·职业期望·出国期望——中小学生家长对子女未来期望的研究
    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
    本文依据一项全国中小学生调查的数据,全面分析了中小学生家长对子女未来教育、职业和出国等的期望。调查结果发现:家长普遍对子女未来的教育抱有较高的预期,让孩子出国留学也成为相当一部分家长的期望。专业性强、稳定性高和社会声望高的职业最受家长青睐,而家长最不希望子女成为工人和农民。家长对子女未来的预期存在较明显的社会阶层差异。
  • 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16年10月
    本报告利用民族地区省级宏观统计数据,从科学、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城镇化、民族关系与居民主观感受等方面展现“十二五”时期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进展,并对民族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例如科教资源短缺、人力资本不足、城镇化水平低、人口红利面临消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最后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促进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以及促进科学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对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
  • 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6城市调查数据的社会学分析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本文利用一项大规模的入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公众对转基因作物的接受度问题。与以往基于“消费者行为研究”框架而采取“个体决策行为模型”的研究不同,本文从风险社会学理论视角出发,试图发展一个“社会行动模型”的理论框架,以解释个体在“风险社会中”面对一项新技术时的决策行动受到哪些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对推广种植转基因大米的接受度不高,且与2002年相比明显下降;传统的“个体决策行为模型”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其决策行为是基于有限知识基础上的“有限理性选择”,大众媒体的影响,对政府、媒体、科学家等“专家系统”的制度性信任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 民族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与社会治理
    出版时间: 2024年01月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人口领域重要发展指标。近些年全国范围包括许多民族地区在内,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较为严重。失衡原因主要包括: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科技在生育领域非法滥用。从国家到民族地区,近些年相关部门综合运用社会治理手段,实行较为宽松的生育政策,改变重男轻女的文化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近些年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有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