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王三秀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
个人简介:

男,1962年5月出生于河南项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目标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教育反贫困:中国教育福利转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等学术著作五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或《新华文摘》转载或转摘。近年来主持多项与扶贫、社会救助及老年社会服务等相关的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类型的科研项目,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及国家社科基金西部课题等。获得民政部、武汉市及华中科技大学等多项科研与教学奖励。

  • 中国扶贫精细化:理念、策略、保障
    王三秀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基于中国扶贫深入推进的现实需求,本书从理论、策略、保障三方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中国扶贫精细化问题。书中采用了多维贫困的研究思路,对收入贫困、健康贫困、权利贫困及其精细化应对进行了具体探讨,不仅使扶贫研究更为深入和细致,而且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 《中国扶贫精细化:理念、策略、保障》导论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基于何种理念、策略及政策制度进行扶贫对一个社会的扶贫效果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我国精准扶贫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扶贫工作各个方面的准确和细化。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与扶贫精细化密切相关的若干理论为理念基础,将理念研究、实践策略研究及策略实践保障研究有机结合,借鉴国内外有益实践经验,探索和形成较为完整的我国扶贫精细化理论、策略和实践保障体系。
    关键词:
  • 扶贫精细化概念及价值意蕴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本书将扶贫精细化的概念界定为在对贫困者贫困精细多维识别的基础上,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有针对性地满足贫困家庭或者贫困者个体收入支持、健康获得、权利保障等方面的帮扶需要,以消除贫困者的综合贫困或多维贫困,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并提升其生存质量和实现脱贫发展的能力。扶贫精细化意味着在扶贫内容、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转换,这将有利于克服目前我国扶贫实践的困难。我国的长期扶贫政策及其实践大体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开发式扶贫,二是救济性扶贫或称为社会救助,无论哪种扶贫,基本都是通过收入支持帮助贫困者摆脱生存贫困,但是从现实情况看,这种理念和思路正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关键词:
  • 中国扶贫精细化的理论支持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中国扶贫精细化基于多种理论,包括多维贫困理论、社会福利扶贫理论、生活质量、政府管理精细化理论等。这些理论是人类对贫困的认识及扶贫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 中国收入扶贫精细化策略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基本生存保障与收入水平提升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目前收入扶贫服务精细化的基本目标。扶贫需要发挥保障基本生存的作用,这是一种基本需要的满足,是一种兜底性扶贫或者救济性扶贫。精准扶贫中的生存保障意味着基本需要的优先满足,这涉及两个方面的精细化问题,一是人群的精细识别,二是基本需要的界定。
    关键词:
  • 中国健康扶贫精细化策略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目前我国贫困人群的健康贫困问题十分突出,公民健康贫困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有针对性地提升个体贫困者摆脱健康贫困的能力,并与整体健康帮扶有机结合,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健康扶贫工程已被正式纳入我国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中,如何有效实现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亟待探讨的新问题。针对此问题,推行适应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健康保障制度,强化贫困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广泛可及性,可根本性地消除健康贫困。
    关键词:
  • 中国权利扶贫精细化策略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权利贫困是将贫困概念引入权利研究而形成的新概念,是关于贫困问题的一种新的认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扶贫实践,在观念、制度、策略及其实践中都未能真正与世界扶贫政策发趋势接轨,主要沿用了计划经济时代通过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应对贫困的扶贫思路,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贫困者权利。实际上,个人权利与社会制度完善及反贫困推进发展存在一种互动关系:通过社会制度来扩展和实现个人权利;运用个人自由不仅改善单个人的生活,而且使社会安排更为恰当和富有成效。
    关键词:
  • 中国扶贫精细化管理保障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扶贫精细化管理新形式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的扶贫管理方式,基本上是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援助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再将扶贫资金发放给贫困者。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探索新的扶贫形式,在扶贫管理精细化中取得了积极效果。但是扶贫方式单一,缺乏系统的精细化措施等问题也表现突出。为切实改变这些状况,应当使贫困人群有效参与项目管理中来。
    关键词:
  • 中国扶贫精细化社会参与保障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扶贫精细化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在西方国家,这种参与已有悠久的历史。强调社会参与是我国目前扶贫政策的重要内容和特点。然而,目前社会参与扶贫的问题也比较突出。社区参与是贫困者获得社会资本和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无论对其物质、健康还是精神方面的改善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扶贫中社区参与不足。此外,非政府组织扶贫参与也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
  • 中国扶贫精细化制度保障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在扶贫管理中,从宏观扶贫战略到具体政策措施,再到向贫困人口提供资源的具体程序,只有通过立法制度固定下来才更有保障,否则可能成为一时的权宜之计或者对贫困人口的道义支持,可以随意变动。扶贫精细化将更加具体地面对具有共同性但更多是差异性的贫困家庭或者个人,扶贫内容也将更加细致和具体,需要基于特定致贫原因制定科学帮扶方案和具体实施规划及相关的考核和奖惩制度,明确参与主体各方的责任,而这些都需要依托一定的制度。
    关键词:
  • 《中国扶贫精细化:理念、策略、保障》结语
    出版时间: 2017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扶贫政策及其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贫困群体生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中国扶贫成就也获得了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但客观来看,从更高层面的要求看,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其一,脱贫的标准较低,且集中于收入方面,即贫困人口减少是在比较低的标准上实现的。其二,脱贫的效果不稳定,其三,扶贫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形成以上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重要原因是中国过去的扶贫策略及政策实践侧重于缓解和消除经济贫困,缺乏精细化扶贫观念和行动措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