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洁超
机构: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个人简介:

法学博士,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理论专业。现为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

  • 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开发
    李洁超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这是消除我国贫困现象、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保障,是提升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水平、巩固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途径。自1986年国家有组织地开展扶贫开发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政策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成为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集中力量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的新阶段,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因其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而成为新阶段脱贫攻坚的重点战场及难点所在,其减贫与发展课题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滇西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位于云南省西部,是集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为一体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我国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该地区扶贫开发问题尚未进行专题研究。为此,本书将此项研究置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大背景之下,首先梳理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和战略意义,以及国家的倾斜性政策措施。随后,本书全面阐述了滇西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贫困现象特征、民族关系现状,以及扶贫开发的工作历程与成就及经验。本书在此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深入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现阶段扶贫开发中存在的困境与问题,并挖掘其深层根源。着重指出:区内文化教育事业滞后、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薄弱,以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不足等因素给扶贫开发带来了巨大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和困境,本书将滇西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及其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多维度内在发展需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改进完善问题结合起来,重点聚焦在该地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能力素质提升,其参与扶贫开发各项权利的制度保障,以及扶贫开发的机制完善方面,并深度探讨了区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与扶贫工作的紧密联系。本书强调了扶贫开发中充分发挥少数民族贫困群众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必要性,论证了组织贫困群众深度参与扶贫开发是该地区长期可持续脱贫致富的前提和保障。由此,本书对区内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给出了具有较为长远和战略眼光的总体原则和对策建议,以期为该地区新阶段的扶贫工作提供参考,进而为我国连片特困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 滇西边境山区扶贫开发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新中国的历史,就是党和国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摆脱贫困、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生活的历史。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矢志不渝地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健全扶贫开发制度保障,不断探索适合贫困地区实际的扶贫开发模式,不断推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其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其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使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 滇西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困境与问题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问题的核心是民族的生存发展问题。加快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滇西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在过去30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地经济社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在自然条件、经济社会、人文素质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在扶贫开发工作自身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们制约着该地区的脱贫致富和繁荣发展。只有深刻认识这些困难和问题的严重性和内在实质,才能找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与困境的合理路径,扎实深入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该地区跨越式发展,保证该地区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跨进全面小康社会。
  • 滇西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结语
    出版时间: 2018年06月
    扶贫开发关系到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实现,也是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角度看,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我国解决民族问题、巩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间真正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全局。近三十年来,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而辉煌的成就。滇西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缓解,那种极端贫穷落后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该地区很多地方已经成功地脱贫致富实现小康,而绝大多数地方的贫困状况,也已经从收入贫困转变为复合型贫困。这对该地区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更具挑战性、更高层次的课题:如何提升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总量、质量与平衡度,改善区域发展滞后和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而较好地解决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如何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促进区内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保障其在扶贫开发资源分配中的各项权利,并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从而较好地解决多维贫困和全面可持续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