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汝立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法学博士。研究方向: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城市化与社区发展。先后主持的各类课题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实践中的政社关系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调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规划项目)。出版的主要著作:《农转工——失地农民的劳动与生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外国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中国城市贫弱群体政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9月)、《延伸地带——昌五社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7月)。发表的主要论文:《社区开发与移民过程——对昌五社区的个案考察》(《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5期)、《新时期城镇失业群体的就业支持政策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8期)、《从保护到支持——中国弱势群体政策的转型及其特征》〔《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中国城市深化改革中农民工政策的转型及其特征》(《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第1期)。

  • 延伸地带
    王雅林张汝立 出版时间: 2010年07月
    东北农村社会是怎样的?东北人是怎样的?东北农村社会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过程?它的发展面临哪些问题?本书将为这些问题的求解提供一个“切片”和样本。这是作者长期深入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釆用田野调查等质性研究方法对一个有百年移民开发和发展史的农村集镇所做的细致、全面、深入的研究。书中既有对东北农村历时态的纵向贯通的考察,又有对现实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全面解释,提出了实现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许多值得研究和解决的普遍性问题。其展现的丰富的农村社会生活图景,可为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以及农村发展的研究提供翔实可信的资料,具有重要的认知价值。
  • 农转工
    张汝立 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
    农转工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安置因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工作的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农转工人员从进城到进城后的工作安排和待遇均存在一整套体制性吸纳的程序。尽管农转工人员在进城之初的身份基本上为社会保障先天性不足的大集体工人,所从事的多为城里人所不愿做的边缘性工作,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实行的城乡分割和城市偏向政策,使农民的生存状况与城里人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农民为改善自身及家庭生活状况往往千方百计地农转工,主动边缘化的倾向非常突出。然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松动,在逐渐失去国家庇护的情况下,安置农转工人员的单位效益普遍下滑,这些单位为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包袱,相继出台多项改革措施将包括农转工人员在内的许多工人推向社会,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农转工人员由于个人资本明显少于原国营工人和大集体工人,因而受这种体制性排斥的程度更大一些,因此他们往往是在边缘化的基础上被进一步边缘化,即呈再边缘化的特征。在这一现象的影响下,农转工人员的进城行为不再是主动而是逐渐转变为被动或消极抵触。描述这种变化的具体过程,透视发生这种变化的体制性原因,剖析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体制转型中所发生问题的实质。基于上述目的,本文使用再边缘化理论的解释框架,主要通过对一个具体村庄的农转工人员从边缘化到再边缘化,以及安置这些农转工人员的单位的安置能力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解析,揭示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体制性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具有更广泛意义的再边缘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