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胡大白
机构:黄河科技学院
个人简介:

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董事长,教授,中国当代教育名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七、八、九、十次党代会代表,曾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现任名誉会长。曾荣获“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60年60人中国教育成就奖”“中国好人”“中国好校长”“世界大学女校长终身荣誉奖”“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开放40周年影响河南十大教育人物”“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突出贡献教育人物”等荣誉称号。从事民办高校管理工作,致力于创新创业理论研究、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等,担任《河南创新创业发展报告》主编、《河南民办教育发展报告》主编。出版著作7部,主持“民办高校实施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研究”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获第六届河南省发展研究奖一等奖、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 河南创新创业发展报告(2023)
    张大卫 顾问 ; 于善甫郭军峰于广超张志娟 副主编 ; 杨雪梅 喻新安胡大白 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07月
    本书以“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为主题,分为总报告、创新主体篇、创新环境篇、创新产业篇和创新探索篇,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反映2022年以来河南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的做法和成效,为扎实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智力支持。总报告由两篇分报告组成。《2022~2023年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与河南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与政策取向》,在对河南省创新要素集聚提升的成效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2023年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与河南经济发展的形势,提出了2023年河南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提升的对策建议。《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从实证的角度入手,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的河南省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总评价得分排名、分项指标得分排名进行分析。创新主体篇从河南省创新发展实际出发,以高等院校、中原农谷、科技企业孵化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为研究对象,对河南高等教育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河南省高职院校孵化器孵化能力提升、加快推进中原农谷建设、推动郑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洛阳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河南科技大学探索实施教育科技创新和创建“双一流”建设高校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创新环境篇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农业强省创新支撑体系、数字营商环境与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引进培育的良好环境营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主题,对河南省当前创新环境开展分析和研究,提出在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完善农业强省建设创新支撑体系、优化数字营商环境、营造创新型人才引进培育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创新产业篇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为目标,从河南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农业绿色发展五个方面出发,提出创新要素集聚助力河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相关思路和政策建议,为河南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从容应对国内外发展变革与挑战提供有力支撑。创新探索篇以河南省以及各地市践行创新发展战略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河南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河南省区域创新差异化发展、河南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濮阳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南阳市副中心城市建设、驻马店加速创新要素集聚提升的经验为切入点,梳理河南创新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河南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0年02月
    河南民办教育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着一些困惑和问题。如何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研判形势,分析主客观因素,制定发展战略,理顺发展思路,指导发展实践,是民办教育自身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报告从河南民办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河南民办教育的规模优势、社会影响和内生动力,对多层次的民办教育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全新的见解和发展建议。
  • 河南民办教育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民办教育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起步、发展、壮大,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随着2017年9月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中国的民办教育将出现由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拐点。面对转型,河南的民办教育依然存在着社会认知度不高、经费投入不足、运行机制雷同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河南民办教育发展的回顾和现状的展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化解矛盾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