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邢朝国
机构:北京科技大学
个人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博士;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法律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转型期社会不满情绪的社会学研究”;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

  • 普通人的江湖
    邢朝国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
    本书所说的江湖,不同于士大夫寄情养性的归隐之地,不同于梁山好汉聚义抗争的山林,不同于江湖术士游走谋生的世界,更不同于地痞流氓混世的社会,这是一个由普通人构成的世界,即普通人的江湖。在这个江湖里,我们可以看到由宗族姻亲等关系纽带结成的各种派系网络,看到普通人的冲突纷争与怨恨不满,看到野蛮暴力与秩序崩坏,看到道义的丧失与追寻。虽然是普通人的江湖,但江湖里的人和故事同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有理解大时代历史进程的线索。
  • 研究问题、文献资料、田野走访、本书结构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
    本文是整本书的导言部分,从一起农村暴力时间引出研究议题,阐述了研究问题、文献资料、田野走访和写作结构。作者对这些暴力事件的研究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这些暴力纠纷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意涵。第二,这些暴力纠纷发生的机制是什么。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本研究扎根具体的村落社会,考察暴力纠纷产生的社会场域和文化脉络,并将其置于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恩怨爱恨、初级关系中的“仁义礼信”以及村落的利益纷争下进行考察。
    关键词:
  • 冲突的文化意涵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
    笔者详细描述了村落社会中那些发生在亲密关系之中、熟人之间的纠纷、争吵和暴力,呈现了人们是如何理解这些纠葛争执的以及这些纠葛争执在村落社会中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研究发现,无论是纠纷当事人,还是普通村民,在讲述相关纠纷故事时,常常将纠纷、争吵与情理、道义、不公正等具有社会政治意涵的因素勾连在一起。这种讲述方式包含了他们对是非善恶的评价,对一种有尊严的、符合礼仪的生活秩序的判断。在他们的意义体系中,纠纷和争吵起源于他者违反情理礼数,背信弃义,使自己或家庭被欺辱,甚至处于难堪危险的境地,而暴力则是对这种不正义状况的抗争和惩罚,以匡正遭受破坏的正义衡平感觉。
    关键词:
  • 冲突的情感解释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
    本研究考察的是村落社会中发生在亲属、邻里、同村村民等熟人之间涉及身体伤害的冲突事件。此类冲突事件通常不具有计划性,对风险和收益的理性衡量较少,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性的表达行为,常常包含了人们的委屈、屈辱、愤恨以及对报 复性正义的追求。本文先阐述了怨恨作为一种情感的解释和表达,然后分别阐述了西方哲学对怨恨的解释、中国社会语境下对怨恨的分析、村落社会中的怨恨和暴力时间及分析,着重讨论了冲突背后的情感因素。
    关键词:
  • 冲突的产生机制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
    除了怨恨这一情感变量之外,在冲突中,导致纠纷向暴力转变的其他变量是什么?这些变量彼此之间又存在怎样的互动关系?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暴力的产生机制。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情境、情感和力是如何促使暴力产生的。研究发现,暴力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发生的一种带有情感的力量施与,其产生是情境、情感和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说情境是暴力产生的环境因素的话,那情感和力则是暴力发生的状态因素。
    关键词:
  • 普通人的暴力冲突:基层社会治理危机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
    作为乡土中国典型的社会控制方式,礼治秩序和长老统治在这里几无踪影,村落精英没有多少威信可言,基于伦理纲常、 民间习俗之上的调解难以平息矛盾冲突,村落共同体对违犯者的惩戒羸弱无力。有关乡村社会高度整合、守礼有度、功能自足的假设在这里难以成立。本文通过普通人的暴力冲突事件中秩序混乱、蛮横的个人主义、内部权威终结、外部权威失灵四种现象,分析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 “双重祛魅” 对纠纷产生及解决的影响,和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危机。
    关键词:
  • 路在何方:基层社会暴力治理路径
    出版时间: 2019年03月
    江安镇的调查告诉我们,许多暴力事件是由普通人参与其中的,例如鲁可荣、恒福、静娥、壁中兄弟、肖志远。与个别的村霸、地痞不同,这些普通人的暴力冲突反映出基层社会失范,更能折射出时代变迁的世道人心,更可能对基层社会治理产生深层次的挑战。有鉴于此,如何有效化解基层社会矛盾,预防普通人的暴力,是基层社会治理需要重视的议题。这既需要充分发挥基层社会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功能,又需要公权力能够有效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内在路径:培育基层社会资本;外在路径:克服基层公权力的“塔西佗陷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