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蔡菲
机构: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新闻处
个人简介:

1977年2月生于吉林,1995-2002年先后在吉林大学英语专业、人口学专业学习并获得文学学士、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2008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人口计生委宣教司新闻处副处长。主要从事人口经济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工作与政策相关研究。

  •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蔡菲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不断升高的态势,长期严重偏离正常值范围,特别是2000年以后,持续居高不下,导致我国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长期发展下去必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并引发严重的社会后果。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过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了很多实践探索,如关爱女孩行动等,力图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局面,但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取得明显效果。虽然亚洲其他一些国家也有或曾出现过类似问题,但相比之下,我国人口基数大,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就显得格外严峻,这不仅仅是微观的人口问题,更是严重的宏观社会问题,如不能尽快遏制其持续升高的势头,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研究如何在中国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书从现实问题入手,以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态势分析和对策研究为主要内容,应用系统分析法、贡献率计算方法,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正确评估全国、各省、地、县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水平,尽量准确地揭示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创新使用贡献率概念,通过研究众多因素对总体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影响程度判断出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深入分析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社会经济背景,找出影响最为显著的核心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在理论分析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以关爱女孩行动作为例证,评估现有治理措施和模式,筛选有效的工作模块;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创建综合治理系统工程模型,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供政府及相关部门参考。从理论层面来看,结合传统人口转变理论,分析不同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下所进行人口转变的不同特征,特别对有性别偏好的国家,如韩国、中国,对其伴随生育率下降而出现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要将性别结构的变化纳入人口转变过程的研究中并进行统筹考虑,这对原来仅关注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的人口转变理论是个重要补充。本书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多角度、多领域着手,以历次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其他调查收集的资料,以关爱女孩行动实践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系统研究,得出如下研究结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总体呈升高态势;不同人群的出生性别比升高现象呈现出明显差异;引产手术调查进一步证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是真实的;贡献率研究明确了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多因素分析表明,妇女社会地位较低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最主要原因;取消生育政策中对一二孩间隔的规定是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有效措施之一。另外,本书认为,关爱女孩行动等实践探索出的一套可行的治理模式,可归纳成系统工程的若干子系统。而通过问卷调查对实践探索出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评估,进而构建综合治理系统工程,得出解决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的基本路径,也为有效解决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问题,探索出新的工作理念和有效的工作模式。当然,本书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如出生人口性别比水平的数据采集受到获取渠道的限制,局部具体数据尚不完整;受现行生育政策的影响,很难准确把握人们的真实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性别比失调的后果还难以预测;如何将在人口转变过程中把人口性别结构问题纳入其中进行研究,还需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综合治理的社会系统工程研究只是刚刚起步,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逐步修改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要产生更好的效果。
  • 导言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升高,严重偏离正常值范围,导致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衡。这一问题有着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将会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后果。近年来一些政府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行动等,力图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局面,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取得明显效果。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态势,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未来可能引发的社会后果,对当前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加以辩证分析,探索切实可行的治理途径和模式,对于解决我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问题、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 研究框架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前面已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概念和正常值范围予以界定,并对以往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本章将对研究假设、研究方法、研究资料和研究框架进行说明,并对全书研究内容做一简述。
    关键词:
  •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现状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本章利用数次人口普查及抽样调查的数据,充分论证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渐升高的态势和目前的现状,从分地区、分城镇乡、分孩次、分婴母户籍所在地等多方面呈现出的特征来加以论述, 反映出当前女婴的生存权利受到严重侵害,难以保障其正常的孕育安全和出生权利,这是当今中国不可回避的重要社会问题。本章中还结合人口转变理论,探讨西方国家在发生人口转变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出现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而在如韩国、中国等这些国家伴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却出现了出生性别比升高的问题,提出有必要把人口出生性别结构的内容纳入人口转变理论,为其做一补充。
    关键词:
  • 出生人口性别比贡献率研究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本章通过给出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并由此利用2005年小普查结果对比2000年五普结果,计算出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对总体出生性别比升高的作用程度,清楚地给出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即贡献率在4%以上的11个省份、生育二孩人群、乡村人群和户籍在本地的人群。这比单纯比较出生性别比水平来确定工作重点更加科学、客观,可以使综合治理工作目标更清晰、任务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
  •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原因及后果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社会经济背景十分复杂,作者经过总结归纳,将其分为根本性因素和条件性因素两个方面,并且对根本性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导致的社会后果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理论、法律制度方面的,也涉及经济发展。因此,认清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和后果,有助于在综合治理中理清思路,从影响最大的因素入手,兼顾其他相关因素,探求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
  • 试点实践探索及效果评估——以关爱女孩行动为例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2000年以后,各级政府部门开始采取各种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开展系列专项行动,试图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上升的势头。其中,国家人口计生委于2003年启动的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实践,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一个有效载体,为实现各部门共同参与、协力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实现两性和谐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几年来笔者参与了关爱女孩行动的部分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对此项行动所开展的活动措施曾做过深入思考,本章将结合系统工程理论,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大系统中统筹考量这些措施和政策的社会效果,并加以归纳、形成系统工程中具有独特功能的子系统, 为构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系统模型奠定基础。
    关键词:
  • 治理实践工作模块的评估与筛选——以路径调查为基础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在近几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工作实践中,很多具体办法被各地探索试行,各具特色,但同时也良莠不齐。为考察这些具体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笔者参与策划组织了对两个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单位的工作路径问卷调查。以这次调查的结果为基础,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有工作内容进行评估和排序,从中筛选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具体工作模块,为构建系统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 综合治理方略及建议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持续升高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一整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方略,需要运用政策、经济、教育、法律等手段,同时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持之以恒。本章运用社会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总结提炼关爱女孩试点工作的做法与经验,尝试建立综合治理系统工程模型,以求科学推进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为尽快扭转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被动局面提供理论支持。本章还对今后的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
  • 结论与思考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以上我们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作了系统分析,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应对方略。概括起来本研究有10项主要的结论、5个创新点和5个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