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王辉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迁移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

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人,生于1978年,1994年中学毕业后外出打工,其间通过自学获得大学文凭(汉语言文学专业,浙江大学主考)。

2002年8月,进入浙江余姚市某“超级村庄”工作。其间,跟随北京大学同仁学习政治科学,并致力于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曾获得“第五届余姚市十大优秀青年”“首批余姚市优秀中青年人才”等荣誉。

自2014年起,开始投身于企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2014年7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迁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 变革时代中的流动人口
    王辉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本书由既独立成篇,又具有逻辑联系的十余篇论文组成。第一辑侧重于分析官方公共政策的演变,流动人口参与公共政策的经验事实。第二辑从思想、观念、文化、风俗、信仰的角度,来分析流动人口的社会行动,解释官方的政策。第三辑从改革开放和中国现代化史的角度,来研究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人物,分析他们的行动与经历如何反映了社会的变迁过程,影响了社会流动大潮,推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 新宁波人的社区参与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外来工参与社区共同体建设,是宁波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现象。本文根据田野经验和文献调查,指出社会排斥引发了农村社区居民与外来工、企业与外来工、地方政府与外来工、外来工相互之间的冲突。对宁波市外来工在地方政府主导下通过社区参与,来打破社会排斥,融入当地社会的行为进行了描述、分析与评价。根据儒家人伦社会关系理论,外来工所经受的排斥,既与国家户籍制度有关,又同传统农村社区的天然结构——儒家式人伦社会关系网络有关。推动外来工的社区参与,有利于促进社会融合,并开始成为外来工、企业、社区、当地居民、地方政府、国家的共同意愿。
    关键词:
  • 中国流动人口的社区参与——关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一个解释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本文基于田野经验和文献调查,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中国流动人口,在党与国家的主导推动下,开始通过组织、工作、活动、返乡等方式参与所在社区的治理建设进行了研究。流动人口的社区参与影响了中国基层自治制度,使2010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新增的第十三条第三款中对流动人口的相关权利给予了法律承认。
    关键词:
  • 计划生育与中国流动人口管理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在中国政府中,计生部门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一个“典型部门”。计生部门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主动介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管得最早、管得最多的一个政府部门。计生部门的管理措施,如在属地管理、主动管理、双向管理、党团管理、社区管理、从部门管理转向政府管理、从控制型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典型经验”,从而为其他政府部门所借鉴,进而影响了中国政府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
    关键词:
  • 公安与中国流动人口管理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在中国政府中,公安部门曾经是流动人口的主管部门,同计生部门一样也是管理最早、管得最多的一个部门。公安部门实施的暂住证制度、收容遣送制度以及双向协作等举措,明显体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如何处于断裂状态,又如何进行联系;也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职能转变历程,即从控制型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公安部门的管理措施,及由此形成的特别注重秩序控制的“公安思维”,影响了中国政府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对中国政府在机构设置、公共住房、基层自治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 小传统的冲突——基于浙江余姚市的田野考察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本文通过对浙江余姚市的田野考察,认为新老余姚人之间,由于语言、饮食、行为方式等小传统文化差异而引发了社会冲突,并对之进行了描述和解释。事实证明,新老余姚人之间的这种文化意义上的社会冲突是良性的、具有正功能的,可以促进文化融合,并推动地区文化建设和中国文化发展。
    关键词:
  • 2008:春节中的第二故乡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家乡观念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思想观念,它与春节民俗有着本质联系,并构成了现代国家观念的思想基础。2008年春节,由于一场罕见的雪灾,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农民工的春节生活和返乡问题,并采取了诸多政策和举措来安抚在第二故乡过年的农民工。从2008年起,中国政府的农民工政策开始与春节民俗联系起来,促使中国人的家乡观念和春节民俗都发生了深刻嬗变,进而形塑了新的社会认同和集体意识。
    关键词:
  • 大众的图腾——中国农民工问题的政治文化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以1986年深圳市设立“大家乐”舞台为标志,各类以唱歌跳舞为主要表演节目内容的大众文化活动,便成为国家的农民工政策。国家通过这一政策,实现了自己的公共服务目的和政治动员功能,并受到农民工的拥护和支持。但由于大众文化的娱乐化特征,无法承担神圣功能、表达功能、教育功能等文化的全部功能。所以中国政府的农民工文化政策亟待转型,即要从“娱乐化”转向“知识化”。
    关键词:
  • 暂住证:神圣空间的社会控制——关于迁徙自由的宗教社会学研究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家乡是中国人的一个“神圣空间”,具有神圣、唯美、至爱、终极、永恒、唯一的意义。从1984年开始实施的暂住证制度,是针对农民工群体的一种社会控制,其文化背景既源于户籍制度,也源于这种传统的信仰——家乡观念。从暂住法到居住法的转变,也表明了中国人家乡信仰的历史嬗变。
    关键词:
  • 仰望星空:第二故乡的聚会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本文考察了近年来国家的社会政策——流动农民工的各种聚会,主要集中体现在各种会议、活动、娱乐、表演、运动比赛、仪式等方面。这类人人之际的聚会,是由国家主导的,既具有凡俗的娱乐功能,又具有神圣的超越意义。通过这类活动,产生并不断强化了“第二故乡”这一集体意识,使原子化的流动群体形成了社会,在异乡复制了故乡这一神圣空间,并与国家这一政治中心,与“天”这一宇宙终极,建立了永恒的联系。
    关键词:
  • 罗炼:一个打工青年的“中国梦”——“反智主义”与中国农民工群体的现代化转型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本文以打工青年罗炼的经历为案例,用事实经验和逻辑思辨相结合的思想史方法,指出了“反智主义”思潮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强势存在,及其对于罗炼个人成长和农民工群体转型发展的影响与阻碍。本文从思想史层面,分析了道家的“哲学的反智主义”、法家的“政治的反智主义”和当今时代的“商业的反智主义”;并从儒家的主智论、中国现代化历程、国家政策的角度对农民工群体风行的“反智主义”思潮的生成因素给予了总结与反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