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陆晓文
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个人简介: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调查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领域:社会结构、生活质量、社会调查方法、文化比较等。目前主持科研项目:2005年国家社科项目《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社会认同》,2003年上海市社科项目《社会结构的变化与消费的象征意义》。

    暂无内容
  • 上海市2010年民生调查报告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2009年底,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对上海城区18~6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一次关于民生状况的随机入户调查,有效样本量1232人。调查内容涉及世博会、金融危机、食品安全、住房问题、交通出行、安全感、社区、城市认同等8个社会关注度高的焦点。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市民支持世博建设,九成市民认为世博促进城市文明;半数市民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其中对中青年人群的影响较大;总体上,上海市民对本市市场的食品安全性评价比全国市场的评价略高;有超过六成的市民表示,食用油、猪肉、蔬菜和成品粮不能再涨价了;在改善住房方面,大多数市民期待新政策,除了经济适用房,建设限价房也应该是解决住房问题采取的手段;九成市民感到上海社会治安情况整体是安全的;超过七成的市民对居委会工作满意,但近1/3的人对小区停车管理不满意;近九成的在沪居民表示热爱上海这座城市,同时上海本地人对外来文化总体持宽容态度。
    关键词:
  • 从市民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看上海城市发展问题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本文利用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4年开展的关于上海市民生活质量状况的问卷调查数据,对上海市民的就业状况、经济收入、日常生活、社会环境、个人心理、身体状况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与2010年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展示上海市民生活质量的演变趋势和特点,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民生问题。
    关键词:
  • 上海住房现状与保障性住房社会需求分析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十多年来,中国和上海过度依赖市场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目前房价高企的现实已经使得这个方式失效。低成本房屋资源因为社会保障性住房规划和建设的缺陷而变得稀缺。人口结构变动成为影响住房需求的重要因素。外来人员、新上海人、结婚成家人群及一部分住房陈旧、空间逼仄的家庭成为急切改变居住条件或获得居住空间的主要需求者。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必须建立,构成结构亟待调整。在具体的实践中,经济适用住房越来越显示其固有的弊病,土地的稀缺也使得建造经济适用房的成本问题越来越突出。公租房将成为未来社会保障性住房的主角。同时必须将社会保障房建设看成解决整体居住环境的综合性过程。
    关键词:
  • 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调查
    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
    生活质量是评定生活的“好” “坏” 程度,所以让生活主体的市民来评定生活的好坏有着特殊的意义。对生活质量进行主观方面的测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测定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为此,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在2004年底进行了上海市民生活质量主观评价调查。调查目的在于分析和总结上海城市生活质量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从而可以有针对性考虑相关的社会发展问题和政策。本文就针对调查的数据结果分析上海市民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