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吕邈
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个人简介:

博士,曲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社会文化心理。

    暂无内容
  • 县域民众共同富裕信心与慈善意愿的特征及关系——以福建晋江为例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晋江慈善是中国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国县域慈善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共同富裕都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起的面向晋江市居民的社会心态调查数据,测量了共同富裕信心、慈善意愿以及相关变量,并分析了晋江民众共同富裕信心和慈善意愿的特征及彼此间的具体关系。研究发现,多数民众对实现共同富裕持乐观积极态度,慈善意愿较高。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赡养老人数量、受教育程度、主观社会地位和家庭月收入等因素对慈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社会安全感、生活满意度、社会公平感以及共同富裕信心等社会心理因素也对慈善意愿起正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民众社会心理预期
    出版时间: 2021年03月
    社会心理预期,是指一定时期内民众对于个人未来生活、社会将来发展做出的一种主观判断。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给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众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诸多挑战。培育积极理性的心理预期等社会心态的引导,对于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都至关重要。本报告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社会心态调查”的阶段数据,通过考察民众对个人生活困难预期、社会流动预期以及国家发展(应急能力和国际地位提升)预期,分析新冠肺炎疫情下民众不同层面社会心理预期的状况和表现,同时进一步考察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收入等人口学变量,以及疫情关注度、情绪、生活压力感、社会支持等因素对社会心理预期的影响。调查发现,新冠疫情带来了民众短期生活困难预期提升的同时,其社会阶层流动预期、国家发展预期更为积极;生活压力感是增加生活困难预期的核心因素,新冠肺炎疫情给中低收入群体的短期生活带来的冲击更大;亲戚、社区、单位等社会支持可以有效提升民众社会心理预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尽力保障民众生活需要的同时,引导民众建立积极理性的社会心理预期,有利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关键词:
  • 2019~2020年中国民众获得感调查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获得感是民众在社会改革发展中对其需求满足过程和结果的主观认知及情感体验的综合反应,已成为反映民众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成果共享的新指标,了解当前民众的获得感是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本报告基于中国社会心态调查(2019年、2020年)的抽样调查数据,从总体获得感及获得感的5个层面——获得体验、获得环境、获得内容、获得途径和获得分享层面,分析民众的获得感基本情况以及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结果显示:①2020年民众获得感水平整体良好,在获得内容和获得体验上的得分相对较低,在获得分享、获得途径和获得环境上的得分相对较高。②与2019年相比,2020年民众总体获得感有所下降,在获得途径、获得分享上的得分显著降低。③民众获得感在性别、收入水平、职业类型等基本的人口学变量中存在显著差异,且这些人口学变量对获得感的影响在两年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20年男性在获得内容、获得途径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与其他年龄段相比,2019年年轻一代人的获得感得分更高,但2020年得分则相对较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