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付振奇
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个人简介:

付振奇(1987~ ),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

    暂无内容
  • 呈坎村宗族村庄的由来与发展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呈坎是位于皖南的一个小乡村,呈坎罗氏的全体族人聚居于这一地域。自开基祖以来,罗氏世代聚居于此已有千年。呈坎也是一个宗族村庄,罗氏族人构成了村中村民的主体,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也有着共同的血脉。罗氏宗族居于呈坎,依托呈坎构成地缘共同体,依托罗姓构成血缘共同体。罗姓是中华民族的大姓,呈坎罗姓作为罗姓的支脉,有根可寻。本文主要从罗姓始祖来源、始祖的迁徙历程、村庄村名的由来、罗姓的繁衍、建制沿革、当下概况六个方面对呈坎村庄的概况进行勾勒,呈现呈坎罗氏及呈坎村庄的简要发展概况。
    关键词:
  • 呈坎村罗氏宗族自然形态与实态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宗族村庄多是因地而聚。对于人类自身来说,自然是人类生存和生活所依赖的基础,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发展。同时,自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对自然的依赖和适应过程,也是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人类社会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区域差异性的乡土本色。要对呈坎村庄的罗氏族人有清晰的底色认识,必须对宗族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有清晰的认识。本文将从自然环境的形态和人文环境的形态两个部分对呈坎村庄的自然形态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族人的风水观念透视呈坎先祖选择呈坎居住的原因,并对经历过千年变化后,村庄如今的自然实态进行概述,进而呈现自然与宗族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 呈坎村罗氏宗族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宗族村庄的经济基础是维续宗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宗族共同体共同占有、使用、分配宗族财产,维续了宗族的整体性和公共性。宗族成员在对经济财产的占有、使用、分配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权力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公共权力与私人权利之间相生相依、相互交错,形成村庄秩序,保障宗族延续。本文将从产业、产权、经营、分配、消费、继承及变迁七个方面,剖析呈坎罗姓宗族所形成的经济形态及实态。
    关键词:
  • 呈坎村罗氏宗族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宗族村庄的社会形态是宗族关系形成的基础。呈坎罗氏宗族在共同的血缘和地缘基础之上,依托宗族的经济基础,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社会形态。罗姓宗族在这种社会形态之上逐渐形成了维持宗族整体、保障宗族秩序、适应宗族延续发展的宗族规则。本文将从社会形态概况、社会构成、社会组织、社会交往、社会分化、社会冲突、社会保障七个方面对呈坎的社会形态状况、社会形态变迁及当下的社会时态进行呈现。
    关键词:
  • 呈坎村罗氏宗族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呈坎罗氏宗族在呈坎集聚繁衍千年,植根于呈坎的自然形态、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之上,在外界的影响和族人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族人所共同认同的宗族乡土文化。这些文化内容涵盖族人的信仰、观念、习俗、文娱、教育等,是族人共同的心理基础和信仰纽带,在这种共同的文化积淀下,族人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形成了秩序井然的宗族整体。同时,这种文化的传承也保障了宗族的延续发展。
    关键词:
  • 呈坎村罗氏宗族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在“皇权不下县”的封建社会,呈坎罗氏宗族在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环境中发展,在宗族共同的经济基础、社会形态、文化积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适应自身发展的一系列规则和秩序。在罗氏宗族的主导下,村庄井然有序,宗族繁荣发展。本文将从宗族治理形态概况、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规则、治理过程、治理方式六个方面对呈坎罗氏宗族村庄的治理情况进行考察,并对治理变迁和当下的治理实态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
  • 呈坎村调查小记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呈坎村调研的经历及感悟。
    关键词:
  • 呈坎村调研日记(部分)
    出版时间: 2017年02月
    本文记述作者在呈坎村每天的调研工作情况,主要是按时间顺序记载了调查经历、调查经过、调查资料的搜集、调查中的一些感受等。
    关键词:
  • 七鸭子村的由来与演变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七鸭子村位于湖南省益阳市的资阳区,洞庭湖的南岸,被资水分河(甘溪港河)和黄家湖夹在中间,因地势略高,避免了洞庭湖毁灭性的水患,村庄得以保存和延续。村庄居民多是在明朝永乐时期因“江西填湖南”的政策移民迁移至村中,村中不少人都能说出当时“七姓入村”的情形。经过百年变迁,不同的姓氏陆续迁入,或开垦荒地,或购买土地,或做佃为生,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行政村。
    关键词:
  • 七鸭子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七鸭子村位于洞庭湖南岸,气候较为适宜稻作生产,资水分河和黄家湖为村落的水稻种植提供了丰沛水资源的同时,也为村庄带来了涝灾的隐患。村民根据村落的地形条件选择自己的居住位置和作物种植类别,根据村落水系条件,去实施稻作灌溉。村庄的空间布局整体呈现大散小聚和依田而居的特点,村庄的住房格局也因地势和财力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形态。村民定居之后,对自然条件逐渐实施改造,开荒辟野、完善交通,为村落的发展和交流奠定基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