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明亮
机构: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法制研究所
个人简介:

1983年10月生,重庆云阳人,博士。201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现为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法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领域:老年社会学、基层社会治理。

    暂无内容
  • 中国大中城市老年人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发展报告(2015~2017)
    出版时间: 2018年09月
    通过文献梳理可知,保障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参与对于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选取了第三产业人口占比、每万人拥有律师数等11个指标对38个城市的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指数综合得分和单一指标得分进行排名,并分别对综合得分排名靠前的五个城市和综合得分排名靠后的五个城市做了比较分析,归纳了2017年一些城市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发展特征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对2015~2017年各城市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指数变化情况的分析,本文指出了我国主要城市社会公平与社会参与状况的变化趋势特征。最后,从更好构建老龄友好型社会的角度,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和扩大社会参与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 导论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基层社会贯彻落实社会治理方法和理念,目前学界围绕治理阶段划分、治理主体、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和城乡基层治理等关键词开展了较为充分的讨论。纵观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政策演进逻辑,中国基层社会治理政策大致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制期、改革开放以后的转型期、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期、国家治理体系下的全面发展期。
    关键词:
  • 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历程与主要议题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演变过程的梳理得出,国家基层社会治理政策体系变迁与城乡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历史经验和当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表明,国家政策与基层社会实践呈现一种非线性关系。而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在党和国家政策精神指引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体现了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与国家宏观政策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逻辑。
    关键词:
  • 四川省“双减”的社会反响调查及深化治理的对策研究——基于对成都市民的调查分析
    出版时间: 2022年05月
    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班的比例非常高,中间阶层家长更加焦虑,为孩子报的学科类培训班偏多;校外培训热有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基础,也是当前教育成才通道变窄、职教学历和蓝领双重歧视等社会现实下的集体理性选择;“双减”虽影响了家长对校外学科培训的认知和行为,但难以消除社会焦虑。“双减”后,家长仍然面临学校教育非均衡发展和考试选拔人才方式下,家庭背景和阶层分化导致的不平等效应扩大化担忧。“双减”治理应正视社会风险并积极回应合理诉求,坚持系统思维和标本兼治的思路,在减少校外培训的同时,增加高质量的校内服务供给,促进教育均等化发展,破除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壁垒,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缓解社会焦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