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班的比例非常高,中间阶层家长更加焦虑,为孩子报的学科类培训班偏多;校外培训热有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基础,也是当前教育成才通道变窄、职教学历和蓝领双重歧视等社会现实下的集体理性选择;“双减”虽影响了家长对校外学科培训的认知和行为,但难以消除社会焦虑。“双减”后,家长仍然面临学校教育非均衡发展和考试选拔人才方式下,家庭背景和阶层分化导致的不平等效应扩大化担忧。“双减”治理应正视社会风险并积极回应合理诉求,坚持系统思维和标本兼治的思路,在减少校外培训的同时,增加高质量的校内服务供给,促进教育均等化发展,破除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壁垒,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缓解社会焦虑。
义务教育家庭教育“双减”校外培训机构
明亮:1983年10月生,重庆云阳人,博士。201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现为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法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领域:老年社会学、基层社会治理。
徐睿: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胡燕: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法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法律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