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青椒”育人行为与社会心理研究
出版时间: 2016年08月
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因尚在学术成长期,资历浅、压力大,面临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而自嘲为“青椒”。但他们身处高校文科教育第一线,积极参与社会舆论,是对社会舆论和社会意识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群体。通过问卷和访谈,可以发现,“青椒”职称级别居中,虽然职业稳定性高,但科研、职称、收入等压力较大。在育人行为上,师德学风整体正面,重视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但也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在社会心理上,坚定支持中央,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参与意识强,但参与途径不足,导致社会关怀度下降,出现自我贬损现象。值得重视的是,“青椒”已成为体制内权利、资源和参与途径贫困的群体,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主观体验却比较差。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现行高校行政化、“青椒”政治参与渠道不足及不太合理的科研与经费管理制度,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方面。因此,必须探索有利于青年教学科研人员成长的新体制,在思想上尊重他们,在制度上保障他们,尤其是要给他们提供在本单位内部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合法、有序的参与渠道,满足他们的参与需求。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