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邓希泉
机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

湖南湘乡人,博士,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共青团中央规划办报告组成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青年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是青年发展理论、青年政治参与、青年本体、青年政策、青年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等。代表性学术著作有《青年发展的理论创新与现实愿景》(专著),《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7-2018)》(主编)、《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8-2019)》(主编)、《新世纪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00~2010》(主编)、《中国青年企业家发展报告:一项以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为主体的研究》(主编)、《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与创新研究》(主编)、《当代城市共青团工作研究报告》(副主编)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青年期许的传承与演进》(论文)、《群体构建与发展飞跃:“第一个百年”的中国青年》(论文)等。

  •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o.2
    邓希泉 副主编 ; 张良驯 主编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本报告对新时代我国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发展进步状况,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少年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权利等领域的立法进程加快,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日趋完善;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工作方式不断创新,形成了法治化维权、组织化维权和社会化维权等青少年维权模式;青少年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取得重大进展。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育法》为核心、以《民法总则》等其他法律法规相关条款为有益补充的青少年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初步构建起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维权机制。二是制定完善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公共政策,出台了青年教育、青年就业、青年健康、青年文化、青年婚恋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青少年成长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切实维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三是青年有序政治参与成为常态,青年政治参与状况良好,以志愿服务为主要载体深化了青年社会参与,并拓展了青年参与的国际空间,青年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不断发展完善,青年发挥了积极的社会监督作用。四是通过强化互联网监管的国家机制、线上线下协同治理、全民参与等措施,清理了网络违法不良信息;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强化,校园周边安全呈现良好态势;发现和处置校园欺凌的制度得到完善,对未成年人进行双向保护,预防和遏制校园欺凌实现“全覆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五是加强了对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关爱帮扶。进城务工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留守儿童和城市随迁儿童获得一体化的义务教育,青少年毒品、艾滋病预防的教育工作体系趋于完善,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教育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了专项防性侵、防打拐工作,为残疾青少年提供了就业创业优惠。六是构建起青少年权益保护的社会支持体系。这是在党政部门尤其是在共青团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建设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培育法律和心理等专业力量实现的,在青少年权益保护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少年司法、禁毒防艾等特定工作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效。七是少年司法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社会调查和合适成年人到场制度得到广泛实施,独立的少年司法体系初步建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总数不断下降,未成年人检察机构数量不断增多,基层法院普遍建立了少年法庭或合议庭,亲职教育开始探索强制措施。八是健全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机制,成立了由民政部、中央宣传部等2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全国社会救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人保部、发改委等1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多个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成单位从自身职能出发,形成了多部门共同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良好工作机制。本报告从党政部门、立法司法机关和共青团的职能角度出发,提出促进中国青少年权益保护发展的对策建议。党政部门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进一步重视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在自身工作中更好地维护和实现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立法司法机关要进一步理顺少年司法体制,修订和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少年司法工作机制等。共青团要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相关要求,创新青少年权益维护的工作方式,完善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工作机制,强化青少年权益维护的工作队伍建设。
  • 组织青年有序参与公共事务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青年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是青年的合法权益,青年参与权益方面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伴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推进,青年有序政治参与成为常态,青年政治参与状况良好;二是青年以志愿服务为主要载体深化社会参与,积极拓展青年参与的国际空间;三是青年通过网络表达诉求,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不断发展完善;四是青年以广泛的社会监督作为重要的参与载体,发挥了积极的社会监督作用。
    关键词:
  • 中国新时代进城务工青年群体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2年12月
    当前进城务工青年群体整体呈现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鲜明时代特征,同时自觉主动追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展现出新时代的新特征新现象:一是进城务工青年群体与新兴青年群体交叉作用构成更复杂的青年现象;二是发展需求代替生存需求成为进城务工青年外出的首要动因;三是城市定居意愿依然较强,但主动选择非市民化现象正加速涌现;四是首次进城务工的年龄不断推迟,浓郁乡愁成为返乡就业创业的重要拉力。为有效应对进城务工青年群体出现的新情况,解决其身心健康、收入、失业焦虑、权益侵害、婚恋生育、彩礼婚房、子女抚养与父母赡养等新老问题,促进进城务工青年高质量发展,一要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进城务工青年群体;二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系统谋划进城务工青年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三要突出青春建功新时代,汇聚进城务工青年的青春动能,为进城务工青年高质量发展搭建舞台、提供平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