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徐丽萍
机构: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个人简介:

博士,现为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贫困测量与评估、老年福利政策等。2004~2010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管理学(社会保障专业)博士学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我国老龄人口贫困问题研究”项目,参加过世界银行TCC5、亚洲基金会、美国社会科学学会、澳大利亚研究署等国际组织项目研究工作,以及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等国家部委(办)多项课题研究。近年来,在Social Policy & Administration、Social Policy & Society、《中国人口科学》等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SSCI一篇、CSSCI数篇。

  • 中国老年人生活成本研究
    徐丽萍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本书尝试对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成本进行估计,目的是为制定精确的、针对老年人特点的福利标准提供参考,以期为细化国家老年福利政策,将老年福利政策由粗放决策向科学决策过程转变提供理论和数据分析的依据。中国超过1.7亿老年人口能否获得基本收入和生活支持成为中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但针对老年人的福利政策往往采取统一标准,缺少对老年人特点和老年人生活成本全面、系统的了解,缺乏科学决策的基础,针对性较差,瞄准的精度不够,越来越需要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科学化的老年福利政策。衡量老年人福利状况的重要标准是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否得到满足,这就需要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有多高。而目前,中国缺乏对老年人生活成本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科学的测算研究,本研究试图填补这一项基础工作的空白。与国外养老模式不同的是,中国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老年人的生活成本并不明确,很多照料方面的成本被家庭消化。这一部分成本并未被充分意识到,更没有被测算过,不仅影响了老年人家庭的生活水平,而且增加了其陷入贫困的风险。为此,本书借鉴国外研究并结合中国养老模式的特点,认为老年人生活成本的研究和测量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老年人日常生活成本,二是老年人失能额外生活成本,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老年人的总生活成本。在此基础上,本书运用生活水平法对老年人失能额外生活成本进行估计,运用直接支出法测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成本。本书通过对老年人生活成本进行测算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从样本数据看,2006年老年人的平均日常生活成本为6349元,其中城市老年人的平均日常生活成本为9385元,农村为3288元,城市是农村的2.85倍;②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是家庭人均生活成本的1.2倍左右;③限定其他条件,家庭类型为独自居住、年龄为60~69岁的男性老年人失能额外生活成本为6037元,相同条件的女性老年人失能额外生活成本为5972元;④家庭类型对老年人失能额外生活成本影响较大,尤其是独自居住的老年人失能额外生活成本普遍高于其他家庭类型的老年人;⑤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失能额外生活成本也不断增加,独自居住的高龄老年人的生活成本更高,老年人生活成本与其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获得的公共服务仍然存在差距。针对上述结论,本书提出了以下主要政策建议:第一,将失能纳入老年人政策干预范畴,降低失能老年人陷入贫困的风险;第二,加大社会救助的筹资力度,弥补老年人生活支出的不足,并在减贫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中考虑老年人的额外支出,有效地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第三,中国新阶段养老保障政策要与针对老年人的减贫战略结合起来,为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需要建立多维度瞄准贫困、统筹减贫的战略体系,完善减贫、养老保障、老年照料政策体系。
  • 导论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识别出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中国的老龄化和养老问题,面对这一复杂问题,本文进一步根据已有的理论识别出具体的研究问题:失能的定义、日常生活成本的测算、失能额外生活成本的估计。
    关键词:
  • 研究综述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本文将紧密围绕国内外关于老年人生活成本测算的几种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根据本书的研究目的,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论,进而对国内外文献做出总的评论。在总结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特点,建立适合中国的老年人生活成本测算模式,也为本书为什么选取生活水平法估计老年人失能额外生活成本和选取直接支出法测算老年人日常生活成本做出说明。
    关键词:
  • 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本文首先对老年人生活成本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即对老年人、老年人生活成本、老年人失能的定义进行梳理和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老年人生活成本的研究模式,建立本书分析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
  • 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生活状况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本文将描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并应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中的老年人样本数据,描述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为下文生活成本测量的数据分析提供一个现实背景,也为老年人生活成本测算结果的分析提供现实依据。本文将重点对老年人的收入、消费及其对住房、医疗、家庭设施和照料的需求等进行分析,这将为全书对老年人生活成本测量的数据分析提供依据,也将为下文老年人总生活成本的分析、找到老年人生活成本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差距、提出降低老年人生活成本的政策建议打好基础。
    关键词:
  • 老年人失能概况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本文应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中的老年人样本数据,对城乡老年人失能状况进行描述。抽样范围是中国大陆地区的31个省份,调查样本分布在其中的20个省份。样本的选择。调查采用多层多阶段抽样设计、各省份等距抽取相同数量样本的方法,每个省份城乡各调查500名老年人,省级以下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对参加调查的各省份具有代表性。调查的范围涵盖了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85%。调查对象为城乡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本次调查样本共20000户(人),发放个人调查问卷20000份,回收率达99.8%,得到老年人样本数据20000个。
    关键词:
  • 应用生活水平法估计老年人失能额外生活成本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在前文老年人失能概念界定与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第四章对老年人失能基本状况的描述统计,本文采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中的老年人样本数据,运用生活水平法对老年人失能额外生活成本进行了测算,得出了全国老年人失能额外生活成本,并重点对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城市老年人失能额外生活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关键词:
  • 应用直接支出法测算老年人日常生活成本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本文将采用直接支出法测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成本。直接支出法是统计老年人群体的实际消费支出项目,将这些消费支出项目进行汇总,得到老年人总的消费支出,由此得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成本。老年人的消费支出项目包括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本文仅讨论消费性支出。由于第五章讨论了老年人的失能额外生活成本,本文仅测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成本,消费支出项目中没有包括照料和老年人辅助器材的成本支出。本文为了保证样本量并使样本具有代表性,选取全部调查的老年人样本来计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成本,其中包括失能老年人和非失能老年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尝试完全用非失能老年人样本来计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成本。
    关键词:
  • 老年人总生活成本的分析及应用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本文将计算老年人的总生活成本,并将老年人的总生活成本与老年人的收入状况、老年人获得的公共服务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到老年人总生活成本与老年人收入和获得的公共服务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老年人生活成本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 中国老年人经济保障政策:现状与问题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按收入来源分,老年人口获取收入的主要渠道有四种,即养老保险、家庭养老、个人储蓄养老,以及各项转移性收入。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其中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家庭养老表现为儿女或亲属供养;通过个人储蓄养老获得的养老收入则表现为个人储蓄金;各项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低保、高龄津贴等,这一部分来源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是低收入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关键词:
  •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
    本文首先总结了本书通过对中国老年人生活成本各个方面的讨论所得出的结论。其次,从中国养老保障政策的宏观视角看,在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障服务的供给方面要提高社会救助所占的比重,以最低的成本为老年人提供更大的保障。在微观与宏观政策分析相结合的视角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最后,就几个主要的方面提出本书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