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倪赤丹
机构:深圳健康养老学院
个人简介:

湖南省衡南县人,博士,副教授,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院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健康养老研究中心(省级智库)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广东省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养老服务与政策、社区治理研究;主持各类课题50余项。

  • 深圳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22)
    杨浩勃 主编 ; 倪赤丹 执行主编 ; 赵冰 钟汉 房涛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05月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也是整个世界面临的公共问题。为缓解老龄化衍生的人口和社会发展矛盾,释放老龄化隐藏的人口红利,我国自21世纪以来,制定了系列养老服务相关政策,以助推老龄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引擎,2019年,深圳被中央赋予建设“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的神圣使命。深圳高屋建瓴,高质量、高效率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产业发展、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层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深圳方案”,为我国乃至全球老龄化问题的解决贡献了“深圳智慧”。本书是“深圳养老服务蓝皮书”的第一本。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典型案例和附录五部分组成。总报告界定了以“健康”“参与”“乐活”“安养”为核心的“老有颐养”内涵,描述了深圳老龄化呈现的年轻化、密度大、户籍与非户籍人口倒挂、渐富渐老、空巢化、慢性病化等特点,总结了深圳在老龄化社会治理体系、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养老人才培训体系、健康养老产业体系等多方面的“老有颐养”创新亮点。总报告同时指出了深圳“老有颐养”建设面临的“双区驱动”、人口发展“窗口期”、科技和经济发展等机遇,以及老年人口结构倒挂、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疫情压力等困境。在此基础上,总报告提出了“三步走”建议和理念、制度、科技、标准、人才“五个引领”思路,为深圳“老有颐养”先行示范提供了路径指导。分报告按照“老有颐养”服务供给主体分类呈现了深圳机构养老、居家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和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深圳机构养老存在供需错位、定位不明、政策制度不健全、服务质量偏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亟须通过PPP等运营模式改革,不断创新养老服务管理体系、质量改进体系、监督评价体系等。深圳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政策、设施网络、服务标准、社会力量参与以及“互联网+养老”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面临多样化内外部机遇和挑战。深圳应通过逐步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制机制、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推广科技智慧赋能、推动社会力量共建共享等措施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深圳医养结合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主要包括整合照料和联合运行两种模式,面临医养边界不清、政策管理低效、供给能力薄弱、资源配置不均、要素支持体系不完善等发展困境,亟须明确医养和部门边界,加强政策、服务供给、支持保障等体系建设。深圳养老产业在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信息化建设和养老金融发展方面成效凸显,下一步需要在紧抓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协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通过产业制度创新、科技经济发展、消费市场激发、人才培育等措施,多管齐下,全面发展。专题报告部分一共有四篇。当前,深圳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在部门协同、标准制定和落实、人才培养、国际视野开拓方面步履维艰,深圳应持续借鉴和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养老服务标准建设经验,建立标准化建设长效协同机制、健全“老有颐养”标准体系、推动标准体系落实、发挥试点单位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养老+标准化”复合型人才、跟踪国际养老服务标准动态等,深入推进“老有颐养”标杆城市建设。面对养老服务发展的人才瓶颈,深圳不惧养老服务人才断层、人才流失、人才匮乏等系列难题,积极探索“双元制”改革,通过持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顶层设计、提升专业能力、健全职业发展体系,培育大批量高质量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深圳还积极利用自身科技优势,充分发挥前沿智慧化系统、网络、产品和服务力量,通过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专项规划、加强试点示范、提高智慧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解决智慧养老体制机制不健全、服务衔接不畅、标准和人才缺乏等问题,为“老有颐养”建设赋能,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智慧支撑。除此之外,深圳还积极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归纳总结深圳市典型区域养老服务创新案例,如时间银行等互助普惠性养老方式,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典型案例部分展现了深圳7家具有代表性的养老相关服务机构在全市“老有颐养”建设过程中的创新举措和实践探索。各家养老服务机构因地制宜,结合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参考区域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道路。深圳健康养老学院积极承担深圳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创新与职业教育社会服务模式改革创新的“双重使命”,大力开展养老人才培育、养老政策和产业等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深圳养老贡献智慧。深业集团充分发挥国企社会担当精神,通过助攻“907”幸福康养惠民工程,创新“四级联动智慧”模式。万科集团积极参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通过双核推动,完善PPP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模式,开创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改革先河。华润置地通过开展悦年华普惠、品质型养老服务机构试点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政策要求,为深圳居民就地安养贡献力量。中国人寿聚焦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品质化发展,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扩容。深圳市共享之家则通过践行“物业+养老”服务模式,为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提供样板。香港复康会则通过在深圳建设颐康苑,在为深港两地老年人提供社会福祉的同时,落实深港合作政策。附录部分以清单列举、表格展现的形式,总结了深圳养老服务相关政策条目、国家及各地区养老服务标准以及深圳养老机构名单,为进一步了解深圳养老服务发展内容提供了指引。
  • 2020~2021年深圳市养老事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出版时间: 2021年09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2020年深圳先后出台《深圳市构建高水平“1336”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等法规政策,超前谋划,提前布局,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抢抓“双区”建设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把握深圳老年人口发展关键“窗口期”,响应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
    关键词:
  • 深圳实践: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
    出版时间: 2022年05月
    2019年,党中央赋予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和“老有颐养”建设的时代使命。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一字之“变”体现了党中央对深圳率先开创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应对老龄化挑战路径的殷切期盼。本报告在提出以“健康”“参与”“乐活”“安养”为核心的“老有颐养”内涵基础上,指出当前深圳老龄化的密度大、户籍与非户籍人口结构倒挂、“渐富渐老”、空巢化、慢性病化等特点,总结了深圳在老龄化社会治理体系、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社会福利体系、养老人才培训体系、健康养老产业体系等多方面的“老有颐养”建设成就,提出了深圳“老有颐养”先行示范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深圳应抢抓“双区叠加”的政策机遇和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通过“三步走”战略,大力推动理念引领、制度引领、标准引领、科技引领、人才引领“五个引领”,为赶超发展、卓越发展和引领发展而奋斗,为探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方案”贡献深圳智慧、深圳经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