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张雪黎
机构:共青团江西省委
个人简介:

女,教授,工学硕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共青团江西省委二级巡视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二十届理事、江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曾任江西省团校党委书记兼校长,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南昌气象学校副校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人才学会青年人才专委会理事,江西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省团校)共青团理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青年发展论坛》编委会主任、主编。被评为江西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共青团理论与实践、青年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管理。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发表6篇,主编《共青团基础理论与工作知识读本》《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教程》等教材6部,参编教材多部。主持团中央、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厅等厅级以上课题十余项,主持的“培养具有共青团文化素养的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研究”课题获第十五批江西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2021年连续被团中央聘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 江西青年发展报告(2020~2021)
    郭常亮郑炎明乐亚山 副主编 ; 张雪黎 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本书从江西青年的人口发展、思想价值观、健康、教育、就业创业、婚恋与家庭状况、文化消费、社会保障、社会参与、青少年权益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红色基因教育、志愿服务等十三个领域展开系统的实证性研究,从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犯罪学等多学科视角,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江西青年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新时代江西青年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社会参与,详细勾勒新时代江西青年发展的基本特征,客观反映江西青年发展的现状,并就江西青年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江西青年发展可划分为从局部发展逐渐走向全面、从初级发展逐渐走向高级发展的两个阶段。新时代江西青年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型转变,性别结构趋向平衡;但大量青年劳动力流出,青年人口红利逐渐减少,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江西青年面临着睡眠质量差和情绪问题多发等健康隐患,经济压力与工作压力是青年的首要压力来源。江西青年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追求幸福、自信独立是江西青年人生价值观的主要特征;同时在红色基因的影响下,江西青年高度认同党的领导、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确的政治信仰。江西青年对教育的需求度高,选择教育的功用性较强,注重自身岗位技能的提升;教育扶贫丰富了江西青年的教育资源。江西青年的择偶标准日益趋向务实,“经济婚姻”现象突出,更加看重婚姻的质量,但家庭责任感淡化,离婚率逐年上升。江西青年择业观念较为保守,对自身未来发展持乐观积极态度,择业取向趋于稳定,创业意愿较高,但创业认知偏向传统,需要针对性的开发和激励。江西青年文化消费在模式上从单一型转向多样型,在结构上从单一消费转向分层消费,在取向上从实用型转向发展型。江西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仍然以党和政府提供的平台为主导,以社会组织为载体,强化了经济参与、社会参与、文化参与的互动性。江西青少年对自身权益得到保护的情况基本满意,但表现出对“打破‘论资排辈’的职场规则”有较高的渴求度。江西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中的比重呈下降之势,犯罪低龄化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江西青年社会保障正在逐步实现从补缺型保障类型向适度普惠型保障类型转变,协同施策下青年福利多元共享型青年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形成。江西青年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不断探索创新,红色基因传承氛围浓厚,青年对自身传承红色基因的认同感得到相应提升。江西青年志愿服务事业注重“质”的提升,提高了全面发展水平。随着新征程的开启,新时代、新江西、新青年在发展中不断互构,江西青年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展望未来,我们应从优化青年工作理念、完善青年政策体系、强化青年工作机制、提升青年公共服务等维度,构建青年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江西青年的全面发展。
  • 江西青年发展报告(2022~2023)
    罗来松 戴彩云 张雪黎 主编 ; 张华 丁艺龙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04月
    本报告是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共青团理论研究中心组织研究机构专家、高校学者撰写的江西青年恋爱婚姻家庭状况研究报告,是关于江西青年发展研究的第二部蓝皮书。为了更为准确、真实地掌握江西青年面临的婚恋问题,2022年7~9月,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共青团理论研究中心组织和实施了江西青年恋爱婚姻家庭状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143份,覆盖未婚、离婚后单身、丧偶后单身、初婚、再婚等五类青年。本报告主要从三个维度考察江西青年的恋爱婚姻家庭问题。一是关注青年本身对于婚恋和家庭的认知和态度,包括青年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家庭教育观和性观念,同时关注他们的实际行为,考察行为对观念的直接和真实的反映。二是对当下青年婚恋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如大龄未婚青年的个人和社会原因、婚姻成本对青年婚姻行为的影响、青年离婚水平变动的趋势以及育龄女性二孩、三孩的生育意愿等。三是探讨和总结了江西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等为青年恋爱婚姻家庭提供的各种服务,包括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婚恋服务、妇联组织推动的家庭教育服务和司法领域离婚调解服务等等。本报告指出,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江西青年恋爱婚姻家庭模式也经历了数度历史变迁,整体上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既体现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初婚年龄不断延迟,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上,也体现在青年育龄人口生育率呈下降趋势,结婚育儿过程中“啃老”成为普遍现象上。本书的各篇研究报告在深入分析研究现实状况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引导服务策略和政策建议。
  • 2020~2021年江西青年就业创业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是关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的重要事项,全面准确掌握江西省青年就业创业的发展进程、现状特征、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并提出策略建议,能够为江西省进一步推进就业创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着力点。本研究通过分析江西省8市11县样本青年的问卷调查数据和搜集的相关权威数据后发现:(1)在就业方面,毕业生就业形势稳中有变,不同层次学生择业差异显著;毕业生留赣工作比例相对稳定,学历层次与留赣工作呈正相关;青年择业观念较为保守,职业选择渐趋理性;青年收入普遍偏低,工作满意度不高;对未来发展乐观积极,职业取向趋向稳定。(2)在创业方面,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总体较低,但呈现逐渐增长趋势;前期创业经历较少、潜在创业人群有待开发;创业观念较为传统、新时代创业认知不足。为此,江西省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就业创业夯实经济基础;二是加强就业创业政策的顶层设计,精准帮扶青年就业创业;三是转变青年择业观念,引导青年合理就业;四是提升创业培训效用,助推青年创业。
    关键词:
  • 江西育龄女性二孩、三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出版时间: 2024年04月
    生育意愿主要体现在生育数量偏好、生育性别偏好、生育年龄和间隔偏好四个方面,是人们对生育行为的看法和态度。本研究立足于江西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剖析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准确把握江西省当前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新状况。研究发现,大部分育龄女性理想子女数量为2个;多数育龄女性希望“儿女双全”,且女孩偏好大于男性;多数育龄女性理想的一孩二孩年龄间隔为3~4岁;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传统的生育观念正在淡化。抚养成本高、孩子照料问题、个人发展与完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明显,针对江西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六条政策建议:完善补贴和保险政策、修订完善产假政策、改革现行教育政策、完善托幼服务、加大就业支持力度、加强宣传教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