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贾玉巧
机构: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个人简介:经济学硕士,副研究员,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郑州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文化名家,主要从事郑州经济发展研究。参与编写“郑州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的战略支撑体系研究》等著作,参与郑州市“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及《郑州“1+4”大都市区规划》的编写工作,主持省、市级课题10余项。
  • 郑州城市发展报告(2021)
    叶光林 主编 ; 马飞 刘涛 贾玉巧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本书是由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第一部城市主题的蓝皮书。本书由总报告、经济篇、文化篇、社会篇、典型经验篇等五部分组成。其中,总报告是全书的核心和统领,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系统研究,全面反映了郑州市2020~2021年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及法治等领域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城市发展中的亮点、特点、重点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2021~2022年和“十四五”时期各领域发展形势、面临的机遇等进行了分析预测,并提出了郑州在经济、社会及文化等领域发展的方向与对策。总报告认为,2020年郑州立足国家中心城市战略部署,推进中部崛起、黄河国家战略等在郑州落地,坚持超前谋划、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完善各项发展政策,健全工作机制体制,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经济有序恢复,从发展走势看,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呈现持续向好态势;从市场需求看,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优,消费品市场持续复苏,对外贸易逆势上扬,2021~2022年郑州市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速,创新驱动能力持续增强,新经济持续发展,势头强劲。社会与法治建设持续推进,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民生保障质量明显提高,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就业、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助残、社会保障、生态保护等民生领域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法治郑州、平安郑州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高,未来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民生事业提质、城市管理建设品质提高是重要方向。文化建设加速转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稳步复苏,文旅产业发展好于预期,文化亮点不断涌现,但是仍然面临文化竞争的压力及疫情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品牌化建设、文化的转化创新及文化惠民仍然是方向。经济篇对郑州经济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并对营商环境、自贸区、服务业、数字经济等内容进行了专题探讨。总体来看,2020年郑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增速高于全国和河南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9%、4.5%和1.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39.7∶59,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持续向好。同时,郑州市坚持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数字化营商环境,以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和需求为依据,推动流程再造、数据打通,最大限度地解决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等问题,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面提升,成功晋级全球营商环境友好城市100强,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自贸区郑州片区改革创新加速,着眼减审批强服务,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成为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坚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健全,信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数字化平台不断完善,信息网络高质量发展,有力带动全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文化篇在对郑州市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进行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创意产业、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建设、传统文化转化创新及文旅融合等进行了重点探讨。郑州市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旅游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成效显著,文化带动力不断提高,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文化呈现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2019年,郑州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共515家,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71.44亿元,占郑州市GDP的比重为3.70%,较2018年增长4.8%。2020年,旅游接待共1.13亿余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401亿元,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高标准筹备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开展辛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三座城 三百里 三千年”系列文旅活动、沿黄九省文物精品展等,黄河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社会篇系统总结了社会事业各领域发展的总体情况,并从生态环境、教育事业、卫生医疗、智慧城市及城市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2020年以来,郑州市高度重视城市社会发展,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全年民生支出128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5%,其中12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保证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以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为目标,扎实推进教育领域各项改革,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教育整体质量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开展按病种收付费改革,104个病种费用平均降低12%;2020年末卫生机构6256个,比上年增长25.1%;拥有床位10.5万张,增长4.5%,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健康郑州建设初见成效。同时,城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市管理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典型经验篇关注了二七区“温暖二七”民生工程、山谷网安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公用集团生态环境治理等典型经验做法。郑州市二七区探索实践了“温暖二七”新型民生服务体系,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党委政府工作始终,围绕帮扶救助老、少、残疾、低保等11类困难群体,创新工作举措,坚持“共建共享”,构建城市民生精准服务的新格局。山谷网安作为郑州市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的龙头,积极搭建郑州市网络安全和数据平台,在网络技术创新、网络人才培养及城市网络安全维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郑州公用集团以固废垃圾处理为立足点,积极推进垃圾发电、环卫保洁及城市管养、水生态环境治理等协同发展,形成了产业经营、资本经营、技术经营一体化发展的环境治理格局,有效破解了城市环境治理方面的短板,为提升郑州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本书以翔实的数据资料、客观的实证分析、系统的研究探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2020~2021年郑州城市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既有对郑州城市总体发展的回顾和总结,也有对城市未来的展望和预测;既有对各领域发展的深度探讨,也有对产业发展的权威解读;既有理论性研究专题的支撑,也有典型经验的剖析。本书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能够为研究阐释郑州、宣传推介郑州及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是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领域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
  • 郑州城市发展报告(2022)
    叶光林 主编 ; 马飞 刘涛 贾玉巧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郑州城市发展报告(2022)》是由郑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区域发展蓝皮书。本书由总报告、经济篇、文化篇、社会篇、案例篇等五部分组成。其中,总报告是全书的核心和统领,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系统研究,全面反映了郑州市2021~2022年城市经济、社会、法治、文化、生态等领域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全市发展中的做法、经验和成就等进行了总结,对2022~2023年各领域发展形势、面临的机遇等进行了分析预测,并提出了郑州在经济、社会、法治及文化等领域发展的建议。经济篇对郑州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并对郑州市经济韧性、对外开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城市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探讨。总体来看,郑州经济运行符合发展预期。同时,郑州市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下,推动外贸经济量质齐升,持续拓展开放通道网络,开放平台蓄势崛起,开放机制更加完善。郑州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省会中排名第五位,连续10年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位。郑州市作为第二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赛手”,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打造国际性标志商圈的基础。郑州市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逐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超硬材料、高端装备产业等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郑州市通过放大物流网络、物流集疏、物流产业、物流市场的牵引与带动优势,使得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文化篇在系统总结郑州市文化建设经验基础上,对全市文化高质量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对城市文化竞争力、时尚文化之都建设、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等进行了重点研究。郑州市积极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文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文化发展新优势日益突出,城市文化竞争力不断提升,城市时尚文化魅力持续增强,全市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有力,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稳居全省首位,城市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文化科技融合加速,文化呈现良好发展势态。社会篇主要从居民养老、生态治理、法治建设、人才工作、健康城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系统总结了郑州市社会各领域的发展经验和成效。郑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取得了长足发展,群众参保率持续提高,满意度得以提升,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远高于医疗保险。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现,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成为长江以北唯一获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殊荣的省会。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日益健全,行政决策公信力持续提升,服务型行政执法整体推进,政务公开制度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依法及时有效化解,通过建立健全基层政务公开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市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0万条,受理依申请公开4000余件,受理电话咨询1300余人次。案例篇是对郑州市区域发展经验的总结,重点分析了郑州市高新区数字政府建设、金水区创新驱动发展实践、巩义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典型做法。高新区开创了“数智治理”新模式,通过建设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智慧城市“实验场”,构建“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实施“互联网+监管”等举措,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企业和居民获得明显实惠,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区域经济的高水平发展。金水区作为河南省内唯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联动”的行政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聚焦“四个一流”,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协同创新广度深度不断拓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得到有力支撑。巩义市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铝加工产业为牵引,加快绿色化、高端化、技术化转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21年位列中国县域工业百强榜第42位,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本书通过翔实的数据资料、客观的实证分析、系统的研究探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2021~2022年郑州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基本情况,既有对郑州城市总体发展的回顾和总结,也有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展望和预测;既有对各领域发展问题的深度探讨,也有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权威解读;既有理论性研究专题的支撑,也有典型经验的剖析。本书具有较强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能够为研究阐释郑州、宣传推介郑州及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持,是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领域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
  • 2020~2021年郑州市营商环境发展报告
    出版时间: 2021年11月
    郑州市对标国际和先进城市,以“一网通办、一次办成”为抓手,以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体验和需求为依据,推动流程再造、数据打通,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市场创造力,加快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郑州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但依旧存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业务系统的数字化程度低、简政放权落实不到位、城市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需要从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不断努力,提高郑州市营商环境质量,激发市场活力,以全面增强郑州市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 新发展格局下郑州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效、困境与对策(2021~2022)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近年来,郑州坚持把枢纽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和贸易优势,推动了外贸经济量质齐升、开放通道网络持续拓展、开放平台蓄势崛起、开放机制更加完善。但是还存在着对高水平对外开放认识不到位、外贸产业层次还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四路协同度有待继续优化等问题。随着中国的开放模式逐步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郑州市应积极主动适应国家开放模式的转变,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中间人才数量大、超大市场腹地、内陆地区口岸品种数量多功能全等优势,提升郑州市对外开放能级,助推郑州全面转型升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