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黄勇
机构: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个人简介:

土家族,贵州铜仁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研究员,经济学博士,贵州省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省委办公厅“服务决策咨询”专家,省人大财经委咨询专家。先后挂职担任过乡长助理,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委常委、副区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曾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做访问学者,在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发展经济学。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各级各类项目50多项,参与各级各类课题60多项,独立、合作出版专著10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 贵州青年发展报告(2022)
    杨星罗凡刘琳陈讯 罗以洪 副主编 ; 史麒麟 吴大华 主编 ; 黄勇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22年05月
    《贵州青年发展报告(2022)》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地区发展报告、典型案例报告和附录六个部分组成。总报告概要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青年工作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贵州青年发展取得的成效,在探讨贵州青年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贵州青年更好发展的对策建议。分报告围绕《贵州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从思想道德、教育、健康、婚恋、就业创业、公共文化事业、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保障等十大领域开展实证调研,以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社会工作、犯罪学等多学科视角,深入分析贵州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剖析贵州青年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并探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贵州青年发展的趋势。专题报告围绕“深入推进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建设”,聚焦各行各业青年人才在贵州的创新创业和奉献“四新四化”建设,对贵州青年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理论总结。地区发展报告反映了贵州各市州青年发展的进展和成效,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典型案例报告主要列举贵州青年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青年发展示范创建的相关情况。附录部分为2012~2021年贵州青年工作大事记。报告指出,新时代的贵州青年对党和国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发展信心,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升,青年教育质量实现稳步提高;青年体质水平全面提升,心理调适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实现婚恋自由,婚姻责任担当意识持续加强;青年就业形势平稳,创新创业意愿较强;公共文化氛围浓厚,青年题材文艺精品数量不断攀升;社会融入总体较好,社会参与行为合理有序;司法保护体制不断完善,青少年合法权益得以有效保护;合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少年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制度更加完善,社会保障状况日益向好。总体来看,贵州青年正站在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的新起点,其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今后一个时期,贵州青年的发展应从思想理念、政策措施、人才队伍建设等层面着手,打造最佳的引才、聚才、用才环境,构建青年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新格局,促进贵州青年全面发展,在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精彩篇章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
  • 贵州青年发展报告(2023)
    杨星刘琳邹雪罗凡 陈讯 副主编 ; 史麒麟 吴大华 主编 ; 黄勇 杨杨 执行主编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贵州青年发展报告(2023)》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实践篇、案例篇和附录六个部分组成,围绕“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深入分析贵州为青年提供创新创业的舞台、成长成才的空间、发展发力的机会、融入融合的环境、配套配合的政策等方面的主要举措,并探讨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贵州推进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的发展趋势。总报告阐述了贵州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的重要意义,总结了三年多以来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建设实践,分析了贵州在不断探索中推进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建设面临的挑战,并对持续建好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作出未来展望。分报告围绕《贵州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重点从思想道德、就业观念和就业准备、创业现状、婚育观、社会参与现状、预防青少年犯罪和青少年心理压力状况等方面开展调研,以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犯罪学等多学科视角,深入分析贵州青年的思想观念、就业创业观、婚育观、犯罪成因、社会参与感、心理压力等,剖析贵州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专题篇从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的环境与对策、青年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青年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网络热词对青年价值观培育的利弊及其引导、志愿服务与青年发展、改善高校学生身心健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背景下“贵州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贵州更有为、青年在贵州更好成长”。实践篇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对贵州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情况、贵州志愿服务助力旅游产业化发展、贵州青年发展需求开展了专题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案例篇主要列举遵义市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创建、铜仁市深化新时代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改革、清镇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县级试点建设的相关情况。附录部分为2022年度贵州青年工作大事记、2022年贵州青年榜样名录。报告指出,一方面,贵州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持续提升,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青年就业观念倾向于稳定的工作,青年就业准备较为充分;青年创业意愿较低,选择创业的主要动机是追逐梦想;青年婚姻观多元化趋势明显,生育观少子化趋势加剧,抚育观理性化趋势增强;青年社会参与意识觉醒,参与渠道广泛;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共同犯罪比重较大,重罪有所提高、轻罪相对减少;青少年存在一定心理压力,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所差异,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排解。另一方面,贵州大力推进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建设,初步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青年友好型成长型保障体系;青年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浓厚,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需进一步构建;贵州青年积极参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趋于一致;网络热词对青年价值观产生影响,需进一步加强引导;志愿服务与青年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受各种因素影响,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总体来看,贵州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对于激发青年的潜力和内生动力、优化青年发展环境、促进青年共同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向未来,贵州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前景可观、发展向好,应从健全青年发展指标体系、细化具体落实方案和加大项目多元资金投入等方面,进一步促进青年在贵州更快成长、更好发展,让青春活力在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绽放绚丽之花。
  • 贵州青年发展报告(2024)
    杨星 邹雪刘琳 执行主编 ; 黄勇 杨杨 主编 ; 罗凡 陈讯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24年05月
    《贵州青年发展报告(2024)》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实践篇和附录五个部分组成,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中的青年担当,以青年群体为调查对象,深入分析贵州青年积极投身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主动融入建设“四区一高地”主定位,奋力建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在高质量发展主战场积极作为,在持续推进“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建设中发光发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中挺膺担当。总报告阐述了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贵州持续推进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以项目化实施、品牌化塑造、多层次发力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环境;青年群体持续强化使命担当,积极投身“四新”“四化”和建设“四区一高地”主战场,进一步推动贵州与青年双向奔赴。分报告以青年群体为中心,重点针对中学生、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青年驻村干部、青年社工人才、青年企业家、新职业青年和外出务工青年等群体开展调查研究,从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深入分析贵州青年的身心健康、价值观变动趋势、参与乡村振兴、推动社工事业发展、创新创业、积极就业等方面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专题篇首先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来贵州青年运动的发展情况,从贵州青年婚育观调查与培育、青年代际鸿沟问题、人工智能赋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青年全面参与“富矿精开”、青年参与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和青年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贵州青年敢闯敢试的勇气、善作善为的能力和艰苦奋斗的决心。实践篇围绕贵州共青团引导青年投身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和“春晖行动·风筝计划”服务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发展两个专题开展了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同时以贵阳市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铜仁市碧江区建设全国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为典型案例,将贵州推进试点建设的主要做法进行呈现。附录部分为2023年度贵州青年发展大事记、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第五届“十佳贵州诚实守信好青年”名录。报告指出,一方面,从青年群体来看,贵州中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和发展趋势面临复杂形势,应更加重视和做好多方联动;高校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日益显著,价值追求自我化趋势明显提升;青年志愿者专业素质和能力与乡村振兴的岗位要求还有差距,多样化需求与乡村环境的局限性之间存在矛盾;青年驻村干部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在持续攻坚克难中不断磨炼意志、增长才干;青年社工人才服务领域不断拓展,职业认同感需进一步提升;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动力较为单一,创业启动资金与创业经历关联性较强;新职业青年的显著标签是就业形式去组织化和从事行业多样化,在最富有尝试和创新精神的年纪尽情释放就业活力;外出务工青年稳岗就业面临内部和外部双重困境,需进一步探索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另一方面,青年婚育观呈现多元化、理性化、平等化等特征,应加强建设新型婚育文化、建立婚育激励机制、营造生育友好环境;青年代际鸿沟问题受技术、观念和时空距离三大因素的影响,呈现比较明显的九大代际差异;人工智能通过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算法赋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大幅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富矿精开”为青年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但青年对“富矿精开”战略部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入、压力感知较大;青年参与与六大产业基地打造的协同发展,是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背景下的双向奔赴;青年是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青年旅游消费作用,推动旅游产业服务提质增效。总体来看,贵州青年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持续输出正能量。引领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奋斗,要进一步强化青年政治担当、增强青年信念信心、提升青年技能素质,引导广大青年在高质量发展主战场积极作为,持续奏响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青春最强音。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