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小娜
机构:广州市团校
个人简介:

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青年生命教育、志愿者成长、青年志愿服务、生态文明志愿服务管理、社会治理基础理论。

    暂无内容
  • 广州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状况研究
    出版时间: 2022年11月
    本报告从思想状况、工作状况与职业发展需求、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创新环境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广州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状况。研究发现,“教书育人”为广州高校青年教师最主要的择业动机;其注重理想信念的培养,国家认同感、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均较强;认为薪资待遇、发展机会为高校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提高薪酬待遇、在职提高学历学位、加大科研扶持力度为其最迫切需求;社会支持主要源自朋友、亲人、同事;此外,广州高校青年教师拥有较好的创新环境,认可自身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广州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心理压力大、部分教师教书育人功能弱化、部分高校人才流失率较高等问题。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报告从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完善青年教师发展环境、加强思想价值引领等方面提出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对策建议。
  • 广州青年参与绿色治理志愿行动研究——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例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本报告以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志愿行动的广州青年为研究对象,对其参与服务内容、参与意愿、参与动机、参与频率、参与收获等现状开展实证调查研究,并对广州青年志愿者在此过程的行动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广州青年在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志愿行动的过程中还存在政策细则和行动指南有待明晰细化、协调机制亟须完善、保障经费尚未纳入专项预算和社会资源支持有待加强、欠缺针对志愿者的系统化和分层分类培训、“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志愿行动社会传播度有待提高、缺少针对性激励措施等问题。因此,未来要进一步出台地方性政策,完善协调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和链接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构建绿美志愿者培训体系、加强志愿者形象宣传、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
  • 广州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机制研究——以“百千万工程”为例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本报告以参与乡村振兴的18~45岁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机制进行研究发现,青年对乡村振兴战略认同度高,参与意愿强。青年参与乡村振兴角色多元、参与方式多样、参与路径多维,实现了青年与乡村的共赢。但也存在认同困境、选择困境、行动困境和维持困境,青年参与动力不足、参与能力不够、参与支持不足和参与保障不强等问题。据此,本报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构建青年参与的引导机制,让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成为崇高使命;完善青年参与的赋能机制,让青年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优化青年参与的行动机制,让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健全青年参与的保障机制,让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生根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