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职业分化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仍然以小农户兼业传统经营为主,“农户兼业”现象是当前农民职业选择和处置农地行为组合的结果。我国农民职业分化背景下的“农户兼业”从整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农业为主兼非农就业;第二个阶段是以非农为主兼营农业。我国目前处于第二个阶段,大部分农户以非农为主,对农业经营的重视程度下降,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农地抛荒现象,整体上农业发展较为缓慢,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这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有悖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的目标。因此,如何通过合理引导农民职业选择和处置农地行为推动农地流转以实现土地集中式规模经营,以及如何解决非农地流转条件下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问题以实现规模经营,成为我国亟须解决的问题。本书沿着“独特性问题提出—原因分析—构建解决路径”的思路展开分析。一是基于农民职业分化的不同状况,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目标,以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研究方向,以城乡统筹发展、劳动力转移和农地经营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我国农民职业分化广度、深度与农地规模经营状况,揭示我国农地流转滞后和农户兼业为主的农业经营独特性,以及农民职业选择与处置农地行为的关联性。二是通过分析农民职业分化、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明确农民职业分化和农地规模经营耦合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对农民职业分化广度和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分析,揭示农民职业分化广度并不是农地流转的充分条件,二者影响因素的差异是其不同步发展的原因,并从农地流转供给和需求方面探寻农地流转滞后的原因;基于农户意愿,进一步分析农村劳动力选择完全非农就业、成为职业农民和参与服务型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探求农民职业分化深度和非土地流转条件下服务型规模经营的路径。三是通过借鉴国外发展模式和比较分析国内二者耦合发展的各种模式,总结可以借鉴的经验,构建农地流转递进式发展机制和服务型规模经营视角下小农户经营绿色农业的路径。根据前述分析结果,本书提出了促进完全非农就业、农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规模服务的耦合发展策略,以及培育职业农民和发展服务型规模经营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