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胡那苏图
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
个人简介: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讲师,吉林大学社会学博士。
  • 资本下乡与农民分化——基于水源保护区乡村的调研
    出版时间: 2024年10月
    小农户生产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成为当前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转型,成为农业适度规模化、衔接小农户的重要主体,但是学界始终对资本下乡褒贬不一。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水源保护区乡村的调研,本文发现资本下乡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然而,资本下乡过程中资本的“资源筛选”机制导致村庄分化与农民分化,并且在“资本化运作”过程中农民分化进一步加剧。同时,政府的“政策一统性”与“项目择优性”又促使农民分化状态得以维持、固化。这两种机制成为资本下乡中资源攫取的隐性机制,需要我们予以警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不仅要考虑“为谁发展”问题,也应充分探索“怎样发展”路径,以“差异化政策”为兜底,以资本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集体经济发展为底色,保障小农户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 文化建设:盘龙区乡村文化振兴实践
    出版时间: 2024年05月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提升乡风文明,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成为党和政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乡村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推进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目前,学者在乡村文化振兴以及存在困境和路径探索层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乡村文化振兴调研为基础,阐述盘龙区社会文化特征及乡村文化振兴实践基础,并在全面展示盘龙区文化建设基础上,分析其建构乡村文化振兴实践的内涵和特征,总结乡村文化振兴实践经验与成效,挖掘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存在的困境和难点,提出未来乡村文化全面振兴的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