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谢碧霞
机构: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研究中心
个人简介: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发展政策研究、青年发展区域比较研究。

    暂无内容
  • 广州青年人生价值观发展状况研究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基于2023年广州青年发展状况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青年人生价值观总体积极向上。在成功观上,广州青年认为,努力与才能是人生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但占比有所下降,家庭背景等外在因素的认同比重有所上升;在幸福观上,身体健康持续成为青年生活幸福的首要标准,需警惕婚姻美满在生活幸福中比重下滑的趋势;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上,大部分青年认同应该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年轻世代比例越高,彰显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的价值取向上,党团员、高学历青年更认同环境保护的优先价值。针对广州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建议精准把脉青年发展,构建对青年更友好的发展环境,引导青年强化奋斗精神;构建更具社会参与性、“家文化”味道的人生幸福观;推出更丰富多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发挥青年优势,积极支持青年就业创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 广州青年公益人才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出版时间: 2023年10月
    本报告基于2022年11月~2023年3月的调查数据围绕广州青年公益人才的工作状况、培养现状以及成长发展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广州青年公益人才工作领域交叉度高、工作量基本饱和、理想薪酬与实际薪酬差距较大,行业内强调“公益、奉献”的职业精神以及沟通协调、抗压和执行能力等职业素养,对青年人精神吸引力强,受访者对工作氛围满意度最高。当前广州市对公益人才队伍的培养在政策、经费、场地方面均有较好保障,社会化培训资源也较丰富,人才学历层次高,培训需求多样,期待高质量培训。同时,广州青年公益人才的发展需求多元,物质保障、职业发展保障诉求强烈,广州未来应当从创新公益人才的培育理念来提升公益人才政策的系统性,从加强公益人才的有效供给,推动公益人才培育的精细化,从优化公益人才的多元激励来提高公益人才发展的获得感,从畅通公益人才的交流渠道来强化公益人才成长的协同性。
  • 广州青年婚育观念研究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广州青年价值观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广州青年总体呈晚婚的趋势。在婚姻观上,婚姻选择偏向个体化,崇尚晚婚,对不婚包容度高;受访已婚青年对待离婚的态度较为理性谨慎。在人口观念上,受访广州青年对我国现有低生育率状况持乐观态度;对低生育率风险认知越深入,生育意愿越强烈。在生育意愿上,适婚适育受访青年群体计划生育子女数以二孩为主;个人及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生育意愿,经济状况越好生育意愿越强;中等收入水平群体对养育成本压力感知最明显。在实际生育数量上,结婚生育仍是主流选择,仅三成受访广州青年已婚未育。该调查指出,受访广州青年婚育观念存在对我国低生育率形势整体认识不足、年轻世代生育意愿下行压力增大、女性“丁克”意愿有所增强、高学历青年晚婚少育趋势突出等问题。本研究认为,应以新一轮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研制为抓手,加强广州青年婚育状况监测研究;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强“适青适幼”城市氛围营造;加强科学人口观念婚育观的宣传,形成生育支持的社会共识;关注重点婚育人群,优化生育支持服务。
  • 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与文化认同路径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24年11月
    本报告从交流现状、组织机制、交流成效、交流行为与文化认同等方面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与文化认同现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类型丰富多样,学习交流是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以积极主动参加为主;期待交流内容、形式多元,对文化类交流最感兴趣。在组织机制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项目出现了明显的“井喷”迹象。从交流成效看,参与过交流的青少年到大湾区发展的意愿较为正向,经过交流超六成交流对象对内地总体观感变好。在交流行为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方面,交流的次数增加有助于增强广东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增强中国文化认同;深度交流者更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报告从顶层设计、内容策划、交流方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与文化认同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