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与文化认同路径研究报告

作者:
涂敏霞 巫长林 谢碧霞 孙慧
出版日期:
2024年11月
报告页数:
41页
报告字数:
32145字
所属图书:
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24)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报告从交流现状、组织机制、交流成效、交流行为与文化认同等方面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与文化认同现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类型丰富多样,学习交流是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以积极主动参加为主;期待交流内容、形式多元,对文化类交流最感兴趣。在组织机制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项目出现了明显的“井喷”迹象。从交流成效看,参与过交流的青少年到大湾区发展的意愿较为正向,经过交流超六成交流对象对内地总体观感变好。在交流行为与文化认同的关系方面,交流的次数增加有助于增强广东文化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增强中国文化认同;深度交流者更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报告从顶层设计、内容策划、交流方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与文化认同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青少年文化认同粤港澳大湾区

作者简介:

涂敏霞: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校长(院长)、教授,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所长,《青年探索》杂志主编。参与编写《广州青年发展报告》、《中国志愿服务典型项目研究》、《青少年压力现状与心理调适——穗、港、澳三地比较研究》和《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与青年群众工作——广州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调研报告》等著作20多部,公开发表论文70多篇。主持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21项、省市级课题25项、跨地区比较研究课题30项。

巫长林:广州市团校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穗港澳青少年比较研究。

谢碧霞: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发展政策研究、青年发展区域比较研究。

孙慧:广州市团校、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年就业创业、共青团工作。

文章目录
研究基本情况
  • (一)研究概念界定
  • (二)研究方法
  • (三)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港澳青少年来穗交流现状分析
  • (一)港澳青少年来穗交流类型、交流动机与交流需求
  • (二)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活动的组织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成效
  • (一)参与过交流的青少年到大湾区发展的意愿较为正向,参加实习实践类活动的对象显著度更高
  • (二)超七成参与对象满意此次交流活动,澳门青少年满意显著度更高
  • (三)交流活动拓展朋友圈效果显著,所有参与对象均认识了聊得来的内地朋友
  • (四)超六成交流对象对内地总体观感变好,参加了文化寻根和休闲娱乐类活动的对象更显著
  • (五)青少年交流成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港澳青少年的交流行为与文化认同
  • (一)交流与饮食文化认同
  • (二)交流与节庆文化认同
  • (三)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密切相关:交流行为对两者的影响十分相似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与文化认同的有效路径
  • (一)高站位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青少年交流联席会议制度
  • (二)高格局丰富交流内容策划,分层分类切合青少年群体特征
  • (三)绘制年度交流主题路线图,提升大湾区地方文化间关联度
  • (四)创新开展人文交流的方式,有效扩大参加交流群体覆盖面
  • (五)推动青少年交流双向奔赴,让大湾区青少年广交朋友
  • (六)加强交流的人才队伍建设,可依托专业青少年工作机构加强对交流人员的培训
  • (七)探索交流工作评估督导,构建起交流工作统计监测指标
  • (八)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实现交流工作的二次传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