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黄蕊
机构:吉林财经大学
个人简介:

吉林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博士后。长期致力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及省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

  •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研究:跃迁与升维
    黄蕊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数智时代,文化产业的技术体系与空间体系将发生颠覆式的跃迁与升维。故本书尝试借助技术轨道理论与系统论思想,洞察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前提与内外部条件,解析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跃迁机制,呈现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现状,解构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组织升维特征,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经验,进而给出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以期为未来政府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与政策设计提供积极的理论指导。
  •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研究价值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为了更好地巩固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之硕果,有必要深层次揭示其运行机制的黑箱。应用于文化产业的数字技术拥有怎样的迭代规律?它将如何打通文化产业不同层级间的“信息孤岛”与数据壁垒?数字技术迭代将怎样变革文化产业传统的技术创新体系与产业体系?它又将怎样重构文化产业内核?可否构建科学的分析框架对数字技术嵌入文化产业所引致的赋能效应进行逻辑推演与系统还原?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效果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应如何准确测度?同时,数字技术潜含的科技伦理、道德过载、信息茧房、监管盲区等风险,又将怎样通过技术与产业系统耦合得以防范和化解?要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从理论上探明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机制。
    关键词:
  •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理论基础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本文将首先介绍技术轨道理论的概念、形成与影响因素;其次,阐释技术轨道跃迁与产业数字化赋能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机制的还原探寻归因;最后,分别从技术与制度视角,梳理产业数字化赋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理论。
    关键词:
  •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现状分析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从技术的广义概念出发,文化技术不仅是社会技术在文化领域中的应用,更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现代社会中,正是得益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加持,才引致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效应的实现。因此,本文将基于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各环节——产业链上游文化产品策划创作、产业链中游文化产品生产制作和产业链下游文化产品营销等环节,依次展示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具体表现,以呈现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全貌。
    关键词:
  •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演化博弈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虽然国内外已对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更多是集中于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外在表象分析,缺乏对数字化赋能内在动因与决定因素的深入探讨。而演化博弈方法恰恰是一种将传统博弈论分析方法与动态演化研究相结合,并在非完全理性条件下细致刻画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动力机制的有力工具。同时,鉴于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基本构成元素,文化企业的群体行为决定了文化产业的最终选择。故本文首先进行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内外部条件的分析;其次运用雅可比矩阵稳定分析法,绘制文化企业数字化赋能的演化博弈均衡点和演化博弈相位图,并运用数值仿真模拟法分析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跃迁机制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可以理解为数字技术依次对文化产业微观技术体系、中观产业体系和宏观文化软实力的深刻作用与加持。故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成功与否,取决于文化产业技术轨道跃迁、产业能级跃迁和文化能级跃迁有无实现。因此,首先,本文将在第一节阐释文化产业技术轨道跃迁机制,这是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源头;其次,在第二节分析文化产业能级的跃迁机制及其量子隐喻解释;再次,在第三节说明文化产业文化能级跃迁的内在规律;最后,在第四节利用实证分析方法测度文化产业跃迁效果。
    关键词:
  •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组织升维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数字技术介入文化产业,首先引起了文化产业技术体系的革新,诱发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跃迁机制。在此基础上,重塑的技术体系又对文化产业空间体系施加了影响,即数字技术的联结、智能与分析能力使得文化产业组织形态与空间特征也发生了调整与倾覆。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在线上,完善“云、网、端”等数字基础设施,打通“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计算”的文化产业数字链条;在线下,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培育创新要素富集、配套功能齐全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由此可见,加速智能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导向,将为我国运筹、布局文化产业虚拟集群提供绝佳契机。综上,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也产生了组织升维的影响,即文化产业集群逐渐突破地理限制,呈现云端虚拟集聚的新趋势。本文辨析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组织升维,分析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组织升维的外在表象与动因,检验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组织升维的形态特征与小世界性,结构了产业数字化赋能组织升维的空间,构建了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组织升维的消费空间。
    关键词:
  •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制约因素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所谓技术路径依赖是指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过程中存在的产业对既往技术的“惯性”,即不愿采纳新技术的情形。本文将分别从产业现行技术竞争力不足、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转型成本过高三个维度呈现文化产业轨道跃升过程中的技术路径依赖。
    关键词:
  •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经验借鉴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通过研读《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可以了解到2015~2018年各国文化市场的整体繁荣趋势有增无减。其中,网络游戏领域的发展尤为突出。截至2018年,其增长率超过13%,由网络游戏带来的净收入也十分可观,超过了1379亿元。手游正逐步成为网络游戏领域的中坚力量,获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同时,数字音乐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流媒体在各国音乐市场中的占比增至80%,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之交付费用。基于《国际文化市场报告2018》的相关数据,本文发现,随着科技、网络、智能化的发展,数字化对文化产业的渗透在不断加深,促进了文化产业的有效稳定进步。当前,欧美各国数字内容产业不仅成为促进出口、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植经济新增长点的引擎。因此,对国外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发展模式、政策措施等进行分析与借鉴,取长补短,对于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的对策建议
    出版时间: 2024年03月
    对于提升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本文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优化数字文化资源配置、注重数字文化人才培养与消费体验、提升数字文化产品的文化与精神价值、依托数字技术加强文化传播渠道建设、完善政策支持、有效应对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伦理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