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李文钢
机构:贵州财经大学
个人简介:

民族学博士,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管理系副教授,获2023年度贵州省社科联和贵州省教育厅联合评选的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先锋”称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成果鉴定专家;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省部级、厅级课题。在《社会学评论》《中国农业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广西民族研究》《求实》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科研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二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优秀奖。

  • 山地生态农业产业赋能乡村建设
    李文钢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乡村社会文化是传统中国的文化符号和生活底色,塑造了传统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但进入现代社会,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刻影响,乡村社会的流动性和异质性增强。随之产生的问题是中国乡村的常住人口减少,农村内部的人地关系发生明显变化。从原因来看,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缺乏产业支撑是根本,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兴旺摆在首要位置。不管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政策实践来看,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项核心工作。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的乡村振兴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产业,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将分散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以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为两翼,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地方经验。
  • 20世纪80年代~2019年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经济转型研究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兴旺和经济发展只是基础,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才是未来中国乡村生活的一幅美好图景。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在本质上要处理的是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要完成的是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双重任务。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思考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经济转型问题时,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能够促进村寨经济发展,还应该承担乡土社会重建的历史重任。基于以上认识,本文提出了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在未来转型过程中不仅应着眼于解决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问题,还应该树立村寨经济发展是为所有村民追求美好生活服务的观念。贵州的少数民族村寨应当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重点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依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为村民提供公共服务和解决村寨事务的能力。
  • 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消费扶贫成效、问题与政策优化——以贵州省榕江县为例
    出版时间: 2022年03月
    基于对贵州省榕江县的实地调查,指出欠发达地区的消费扶贫实践存在贫困人口受益度低、消费扶贫产品认定和销售过程存在资金门槛、经营主体普遍缺乏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等问题。在后脱贫时代,建议从提高消费扶贫产品认定能力、增强消费扶贫产品的深加工能力、进一步完善特殊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消费扶贫政策进行优化,以便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 《山地生态农业产业赋能乡村建设》绪论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后,诸多学科的学者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了大量研究。本绪论基于课题主持人的学术背景,延续社会学、人类学的乡村研究传统,以社会学、人类学的知识脉络为基础,认为中国乡村振兴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传统村落共同体的更新再造,并对本书的研究设计、研究方法、问卷调查过程、田野调查过程作必要的说明。
  • 盐津县产业结构变迁与乡村振兴路径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章介绍了盐津县的历史与生态环境,结合统计数据和政府文件梳理了盐津县“十一五”至“十四五”期间的产业结构变迁过程,认为盐津县的三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有效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为新时期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农业产业发展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章论述了盐津县以生态农业产业为驱动力的乡村振兴路径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 盐津县乡村振兴现状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章以盐津县开展的乡村振兴工作为依据,基于问卷调查、田野调查、政府文件、工作总结等不同类型的资料,较为全面地总结了盐津县乡村振兴的基本现状。本章指出,随着农业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规模化转型,盐津县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乡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乡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乡风文化治理初见成效。
  • 盐津县生态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盐津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时,将推动“鸡、牛、竹”三大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作为核心的政策实践,并成为全县“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因此,本章基于问卷调查、田野调查、政府文件、工作总结等不同类型的资料,全面梳理了盐津县乌骨鸡产业发展实践、肉牛产业发展实践和竹产业发展实践,深入讨论了当前乌骨鸡产业、肉牛产业和竹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分析了这些困难产生的原因。
  • 盐津县农业产业发展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践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一些研究发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与乡村振兴水平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集体经济收入比较可观的行政村,其乡村振兴水平较高;集体经济收入低的行政村,其乡村振兴水平则较低。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大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诸多研究探讨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村落共同体重建之间的关系。盐津县委、县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时也注意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目的是解决乡村治理难题和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本章聚焦盐津县在发展农业产业时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实践,分析制约盐津县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因素。
  • 盐津县农业产业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总体要求中,乡村产业兴旺居于核心地位,以乡村产业发展推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实现。因此,探讨当前盐津县的农业产业发展对乡村社会产生的影响,对于理解乡村产业发展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章的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时有效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促进了乡村人口流动,对乡村社会传统的互惠体系造成冲击;农业产业化经营客观上要求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盐津县在发展三大农业产业时,造成了乡村社会分化,对共同富裕提出了更高要求。
  • 盐津县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章针对盐津县当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盐津县在发展农业产业时在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协同推进五个方面的振兴,在理解大量村民外出务工阻碍了乡村振兴时重新审视乡村人口减少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 盐津县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分析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章挑选了盐津县具有典型性的五个乡村振兴案例,记录了案例背景、案例简介及主要做法,分析了取得的成效、可推广的经验,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建议。这些案例为:艾田村——从合作社到专业合作社助推农民组织化;箭坝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农业产业化;龙茶村——以乡村专业组织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化;石笋村——山地生态资源赋能乡村旅游发展;生基村——乡村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这些案例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盐津县的乡村振兴情况,利于读者较为全面地理解盐津县的乡村振兴工作,也可以为其他县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