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朱明
机构: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个人简介:

管理学博士,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信息学、信息服务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的“青年人才”和“文体人才”个人专项。

  • 生态资源多重赋能与县域协同发展
    飞扬苏晗朱明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书运用“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实地调研资料,从云龙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入手,基于云龙县特殊的地理环境背景,探索通过生态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协同县域发展的可能路径。同时,本书重点聚焦云龙县乡村生态产业转型重构、高原立体生态农业巩固发展,以及文化振兴协同驱动,系统总结了云龙县乡村振兴的成效和经验,为实施生态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参考。
  • 《生态资源多重赋能与县域协同发展》绪论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绪论明确生态资源多重赋能的内涵和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阐述县域协同发展的内涵,介绍此次调查的研究方法、实施方案等内容。
  • 云龙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章介绍了云龙县历史发展的三个时期以及县行政框架情况,通过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分析得出云龙县始终坚持缓中求稳、稳中求变的县域经济发展策略的结论,县域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 云龙县乡村振兴基本现状及成效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章围绕五大振兴来阐述云龙县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和特点。云龙县乡村振兴呈现“多元创新”促产业振兴、“新土结合”促人才振兴、“活态融合”促文化振兴、“绿色循环”促生态振兴、“软硬结合”促组织振兴的特点。
  • 绿色云龙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章主要介绍了绿色云龙建设的转型与重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之间存在紧密的协同关系,生态保护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态支撑,而绿色发展路径则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生态产业化可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这种协同赋能与持续发展的模式有助于实现云龙经济繁荣和生态文明的统一发展,为云龙县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绿色生态赋能县域产业协同发展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章根据访谈数据、观察日志和云龙县提供的内部材料等,从云龙县的高原立体生态农业夯实产业振兴基础出发,探讨云龙县在推动绿色能源和农文旅产业发展、持续性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探讨其如何在三种主体产业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县域经济和个体农户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 生态优势下云龙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章基于保护传承、民族工作和生态文旅产业之间的联结关系,阐述了官方介入、空间再造和主客回归三条保护文化传承发展的道路,并阐述了文化传承保护衔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识活动、集体记忆、规范维护和文化认同四个环节,得出了实现民族工作和生态文旅产业交往交流路径为情感联结和利益联结的结论。
  • 云龙县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中的典型案例分析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章选择了云龙县最为突出的五个典型案例,从产业、文化、生态入手,内容包括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天池·诺邓、打造绿色地标产品多元主体互动发展茶产业的大栗树·河南村、发展清洁能源的功果桥·苗尾、全县知名地标产品品牌诺邓火腿,以及目前云龙县大力推广的肉牛养殖全产业链,结合人才发展与组织领导进行案例分析。云龙县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以“绿色”为底色,发挥自身自然资源优势,规划发展独属于云龙的自然风光旅游线路,通过采取绿色有机种植养殖的方式发展茶叶、肉牛等产业,发展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实现自然与经济协同发展。守好古村文化等历史文化名片,创新开发利用旅游景区,做到在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持续性发展,给旅客带来独属于云龙县的旅游体验。除了麦地湾梨、诺邓火腿、云龙茶、诺邓黑猪四个地标产品外,云龙矮脚鸡同样作为云龙县地标产品之一广受欢迎,通过综合发展农、文、旅、能源产业,云龙县成功探索出一条带领人民致富发展的道路。
  • 《生态资源多重赋能与县域协同发展》结语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云龙县充分认识到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发挥生态资源优势。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发展,云龙县实现了依托优势开发特色地标产品,将生态资源与其他产业联结,留得住乡村文化、保得住绿水青山,在县域协同发展过程中团结组织、培育人才。云龙县生态资源多重赋能与县域协同发展提升路径已初具成效。云龙县将自身现有资源优势发挥到极致,科学规划政策引领产业自上而下发展,通过生态资源多重赋能,源源不断地正向作用于文化、生态、产业、组织和人才五大振兴。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将生态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绿色云龙建设的实践道路中,然后持续反馈到生态系统中,实现生态产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将海拔跨度过大的劣势转化为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立体生态农业,跨区域调配资源,实现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多业态协同发展。利用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开展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增进群众文化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依靠情感纽带与利益纽带联通文旅产业,最终提高群众自觉保护意识,反哺文化保护传承。在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高原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产业过程中,云龙县积极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通过采用多元主体结合的方式,通过典型引领、能人带头的方式,不断吸引潜在人才加入产业发展中,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源源不断带动群众就业,提升群众个人技能水平,实现人才振兴。
  • 《生态资源多重赋能与县域协同发展》附录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附录呈现了云龙县政府提供资料清单,例如县域基础信息、脱贫攻坚相关材料、乡村振兴相关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