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列表 > 详情
万国威
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临床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工作系主任。兼任民政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MSW水平评估专家,财政部首届社会保障人才库专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咨询专家等。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国际主流S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发表中文CSSCI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教育部社科重大子课题5项,获得省部级一等奖4次。

  • 留守儿童的福利态度与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升级
    万国威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书以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福利态度及形成逻辑的系统讨论来厘清未来我国儿童福利制度的时代转向与建设方略。基于八个省份4943名儿童的问卷调查及183名被访者的深度访谈,发现当前我国留守儿童可感知的福利供给相比于非留守儿童明显衰减,这与其家庭福利组合内部出现的责任缺位及福利多元组合的替代性服务递送不足有关。本书认为应当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制度建设不足给有功能障碍家庭子女带来的照顾赤字问题,通过强化“儿童投资型国家”的建设理念和推动进阶式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建设来减少人口大规模流动给特定儿童带来的童年逆境,以构建普惠性强、可及性高和协同性强的新型儿童福利组合框架,织密兜牢社会保障网。
  • 《留守儿童的福利态度与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升级》问题的提出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文指出留守儿童是检验儿童福利制度的关键,其问题反映农村公共服务不足与家庭功能弱化。研究回应四方面问题:解析儿童福利体系脉络、解构留守儿童福利态度、探讨制度局限与转型、构建多元治理机制。研究兼具学术价值(完善福利态度测量、推动福利多元主义中国化)与应用价值(优化留守儿童政策、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 既有文献的系统回顾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文系统回顾留守儿童、福利态度与福利多元主义的研究。留守儿童面临心理健康、家庭监护等多重风险,群体差异受年龄、监护类型等影响;福利态度测量从单维发展到多维整合,受体制、经济等宏观因素及自利、价值观等微观因素影响;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强调国家、市场、社区等主体协同,国内外研究均关注其适用性与实践挑战。
  • 研究的方案设计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文介绍研究设计,以 “制度介绍 - 实证调查 - 理论解析” 为思路,旨在揭示儿童福利制度特色、解构留守儿童福利态度并探讨制度转型。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在全国八省份抽样调查,构建 “国家责任 - 福利组合 - 执行过程 - 结果输出” 的福利态度测量维度,分析留守儿童风险与福利态度的关联,创新点在于本土化福利态度测量与多元主体动态责任分析。
  • 我国的儿童福利体系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文阐述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的独特内涵与发展脉络。我国 “儿童福利” 存在广义与狭义概念之争,官方传统上采用狭义概念,而学术研究多从广义出发,强调普惠与特惠结合的设计。历史脉络经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初期、转型扩面期及近五年的快速推进,形成分层分类的福利体系,包括孤弃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及普通儿童政策。留守儿童政策属第三层次,依托多元主体责任分配,构建了国家福利递送链条。
  • 不同类型儿童福利态度的量化比较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文对4943名农村儿童进行量化分析,发现独居、他人监护等类型留守儿童在家庭虐待、校园暴力等风险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且抑郁、越轨行为问题更突出。留守儿童对国家福利责任认同度高,但可感知的福利组合仍以父母为主,政府及社会力量作用弱,福利提供广度、深度及执行效果均不足,需构建更普惠的公共福利体系。
  • 留守儿童福利态度形成的质性阐释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文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对高监护风险留守儿童开展质性研究,发现其形成主因是家庭去功能化及经济负担,虽占比低但面临情感忽视、校园暴力等多重风险,部分存在自残等严重问题。留守儿童福利态度呈矛盾性,对父母福利提供既怨念又依赖,对政府、社区等主体福利感知度低,学校是家外福利主阵地但心理健康等服务不足。
  • 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升级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文分析儿童福利制度转型必要性,指出现有制度因家庭去功能化负面影响被低估、应对社会风险能力被高估而显脆弱。提出福利组合需重塑,强调公共部门引领、社区学校托举、民间力量参与。当前转型面临财政支出有限、基层服务队伍羸弱、专业技能匮乏等障碍,需从社会保障架构调整入手,构建资金与服务均衡的新型保障形态,推动普惠型福利发展。
  • 《留守儿童的福利态度与儿童福利制度的转型升级》结论、讨论和建议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本文基于4943名农村儿童问卷及183名被访者深度访谈,指出留守儿童问题是儿童福利制度局限的微观镜像。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可感知的福利提供、家内福利、家外福利均存在不足,其福利态度源于自利性风险防范需要,且预示制度变革必要性。据此提出强化院外福利落地能力、构建 “韧性家庭” 生态系统、落实多元主体责任共担、推动流动儿童关爱体系建设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