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上海宗教团体的社会服务

作者:
罗伟虹
出版日期:
2008年1月
报告页数:
15页
报告字数:
13719字
所属图书:
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08)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宗教主要关注的是人的精神领域,宗教团体以传播宗教教义为目的,但同时也对世俗社会的发展表达关怀,宗教界服务社会的优势在于:深刻的信仰基础,悠久的历史传统,较高的道德感召力,雄厚的经济实力,深厚的群众基础。本报告对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宗教界在社会服务工作中所作成绩,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做了分析,指出宗教服务社会工作是整个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应该得到社会的支持、政府的指导与监督,与社会有良好的互动。目前情况下,政府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宗教界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成败的关键,希望各级政府能在社会政策中予以关注和支持。
关键词:

社会服务宗教团体

作者简介:

罗伟虹:女,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基督教,宗教社会学。主要成果为:专著《中国基督教简史》(合作),《世界邪教与反邪教研究》,《中国基督教》等;论文“中国教会发展与社会回应”,“从宗教比较看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特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宗教问题”等;调查报告“上海宗教问题研究”,“上海女性基督徒信仰调查”等。

文章目录
宗教界参与社会服务事业的传统优势
  • 1.丰富的慈善思想资源
  • 2.悠久的慈善和社会服务传统
  • 3.稳定的经济来源
  • 4.广泛的志愿者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宗教界所做的社会服务工作
  • 1.慈善捐款,赈灾扶贫
  • 2.帮困扶贫,捐资助学
  • 3.兴办实体,服务社会
  • 4.参与社区管理与社区建设
上海宗教界社会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1.各宗教的慈善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人力精力财力
  • 2.有关社会政策的不足及执行的随意
  • 3.对宗教参与社会服务的认识不统一,怕扩大宗教影响而限制过多
关于进一步推进宗教界开展社会服务事业的建议
  • 1.宗教服务社会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
  • 2.宗教服务社会要向专业化制度化发展
  • 3.宗教服务社会需要社会支持以及政策的完善与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