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建立开发区模式

作者:
吕鹏
出版日期:
2013年7月
报告页数:
33页
报告字数:
30613字
所属图书:
多元城镇化与中国发展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城镇化是将农村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户籍人口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发展规律和趋势。1949年,中国只有132个城市,城镇化水平仅为10.6%。60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飞速发展,到2009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设市城市655个,城镇化水平46.59%,城镇人口达到62186万。我国正处在城镇化水平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年卷指出,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则会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518116

建立开发区模式是重要的城镇化动力机制。中国许多城市通过开发区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产业集中和人口集聚,实现了城市地域空间和人口规模的跳跃性增长与产业结构转型518117。将农村人口转向城市人口的过程是内涵丰富的,既包括户籍身份的城市化,也包括生活方式的城镇化;既包括就地城市化,也包括异地的拆迁和集中城市化。其中,开发区模式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推进模式之一。开发区是广义“大政府”视角的实践支撑,是政府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的生动写照,体现出了行政资源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本章将对建立开发区这一模式进行专题探讨。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进程开发区模式

作者简介:

吕鹏: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主群体研究中心秘书长,兼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委员会顾问、吉林大学中国企业社会风险与责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继创者联盟副主席。2000~2004年,在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学习,2004~2010年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学习期间于2007~2008年在耶鲁大学社会学系从事访问研究助理工作,2011~2012年在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兴趣为政商关系、企业家成长与传承、社会分层与流动、营商环境评估研究。

文章目录
开发区的概念由来和历史沿革
  • (一)设立背景
  • (二)历史沿革
开发区的发展类型与空间布局
  • (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三)国家级保税区
  • (四)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
  • (五)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 (六)其他国家级开发区
  • (七)省级开发区
开发区模式的治理模式
  • (一)开发区治理模式的概念及特征
  • (二)开发区治理模式的分类
开发区模式的战略功能
  • (一)经济功能
  • (二)社会功能
  • (三)政治功能
开发区模式的城镇化推进逻辑
  • (一)启动阶段
  • (二)资源组织
  • (三)资源盘活
  • (四)结果反馈
开发区模式的经济局限和社会约束
  • (一)经济局限
  • (二)社会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