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记者访谈 中西部地区——“未富先大”的缩影
作者:
出版日期:
2011年9月
报告页数:
4页
报告字数:
2743字
所属图书:
超越人口红利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09.176-179
摘要:
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这些地区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按照传统雁阵理论的预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将渐次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国家,而事实上,近年来也的确出现了新的外商直接投资转而流向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的趋势。虽然这种外资流向的变化不足为奇,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更为合理的雁阵模式应该主要不是国际版本而是国内版本,即中西部地区凭借自身的资源比较优势,延续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目前,中西部地区没有走劳动力密集型的路径,而是制造业日益资本密集化,原因是这里的工业化加速具有政府主导型和投资驱动型的特征。如果我们吸取国际上的教训,避免中西部地区的赶超陷入“梅佐乔诺陷阱”,就应该及时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将这些地区的发展拉回到比较优势的轨道上。
关键词:
劳动力
经济转型
经济结构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
对“用工荒”现象不必忧虑
返乡还是留城?乡村振兴新阶段,中低端制造业农民工的进退之困——以深圳市光明区为例
腊月山村现状:社区层面
珠江三角洲外来劳动人口研究
黑井村盐业的历史脉络
转型时期黑井村的村庄面貌及结构变化
村域经济:特征与运行机制
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民社会——贵州省九溪村
西部大开发中的问题思考
新阶段社会建设的核心任务:调整社会结构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