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年轻的底层:新失业群体的出现

作者:
吕鹏
出版日期:
2010年3月
报告页数:
29页
报告字数:
20189字
所属图书:
制度实践与目标群体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近些年来关于下岗失业问题的研究形成的一个思维定式是,人们所说的下岗失业往往针对的仅是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顶多将原来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包括进去。但事实上,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存在另外一个数目庞大的失业群体,这个群体至今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就是在本章中我们称为“新失业群体”的人群。对于他们,我们既缺少一个经验层面上的全面描述,也没有在政策层面上对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至于理论层面的梳理,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本章为试图改变这一现状做一个初步的尝试,不过首先,我们必须交代一下我们所使用的概念及其意义。

关键词:

下岗失业新失业群体年轻底层

作者简介:

吕鹏: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主群体研究中心秘书长,兼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委员会顾问、吉林大学中国企业社会风险与责任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继创者联盟副主席。2000~2004年,在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学习,2004~2010年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学习期间于2007~2008年在耶鲁大学社会学系从事访问研究助理工作,2011~2012年在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兴趣为政商关系、企业家成长与传承、社会分层与流动、营商环境评估研究。

文章目录
·“新失业群体”研究 概念与意义
·“新失业群体”生成的社会背景
“新失业群体”的“工作生活”
  • (1)在就业与失业之间频繁转换——“准失业”状态
  • (2)尽管处于失业状态,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收入
“新失业群体”的“非工作生活”
  • (一)社会地位与流动 未来中国底层社会的主体
  • (二)社会关系与“圈子” 一个碎片化的脆弱网络
  • (三)情感价值与家庭预期 及时行乐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模糊边界
·“新失业群体”的未来 面向下一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