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2005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情况

作者:
叶敬忠 王伊欢 张克云 陆继霞
出版日期:
2006年5月
报告页数:
43页
报告字数:
32182字
所属图书:
2005年:中国农村情况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文章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留守儿童现象在研究社区比较普遍,农民的外出务工造成了家庭的不完整。2.留守儿童家庭以父亲外出为主,外出者打工地点普遍较远, 回家频率低大部分留守儿童家庭是父亲在外、母亲留守, 只有少数家庭是父母。3.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联系很有限, 电话是主要的联系方式。4.研究社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以单亲监护为主, 隔代监护带来的问题最多。5.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方面带来诸多影响,其中劳动负担的增加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娱乐。6.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带来很多影响,少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下滑。7.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影响较大,他们普遍思念在外的父母, 同时也只能无奈地面对现实。 8.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后生活变化的认知是心理负担和劳动负担有所加重,而自己的生活独立性增强。9.学校、社区和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问题缺乏重视,几乎没有相应措施。
关键词:

中国中国农村调查报告留守儿童2005

作者简介:

叶敬忠:1967年生于江苏省沭阳县。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博导。研究领域包括国家发展与农政变迁、发展干预与社会转型、劳动力流动与留守人口、小农农业与乡村社会、农村教育与社会问题等。研究主要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发表中英文论文二百余篇。主要著作包括《发展的故事》《别样童年》《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双重强制》《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参与式发展规划》等。译校著作包括《遭遇发展》《农政变迁的阶级动力》《新小农阶级》等。

王伊欢:

张克云:

陆继霞:1977年生于黑龙江。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与国际发展、发展干预与社区变迁、环境健康与发展等。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文章目录
·引言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
  • (一)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变化情况
  •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情况
  • (三)留守儿童的学习监督情况
  • (四)留守儿童的学费交纳情况
  • (五)留守儿童的学习目的及理想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
  • (一)留守儿童的日常饮食和衣着卫生
  • (二)留守儿童的疾病照料状况
  • (三)留守儿童劳动负担的变化
  • (四)留守儿童的上学方式
  • (五)留守儿童零花钱的使用情况
  • (六)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情况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情感生活的影响
  • (一)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的联系和沟通状况
  • (二)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状况
  • (三)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的心理感受
  • (四)留守儿童的愿望
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
  • (一)单亲监护
  • (二)隔代监护
  • (三)上代监护
  • (四)同辈监护
研究结论与建议
  • 1.留守儿童现象在研究社区比较普遍,农民的外出务工造成了家庭的不完整
  • 2.留守儿童家庭以父亲外出为主,外出者打工地点普遍较远,回家频率低
  • 3.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联系很有限,电话是主要的联系方式
  • 4.研究社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以单亲监护为主,隔代监护带来的问题最多
  • 5.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方面带来诸多影响,其中劳动负担的增加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娱乐
  • 6.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带来很多影响,少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下滑
  • 7.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影响较大,他们普遍思念在外的父母,同时也只能无奈地面对现实
  • 8.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后生活变化的认知是心理负担和劳动负担有所加重,而自己的生活独立性增强
  • 9.学校、社区和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问题缺乏重视,几乎没有相应措施
  • 10.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其他影响
  • 1.充分重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让留守儿童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 2.增加社区家长学校中针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项目,改变外出父母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及观念
  • 3.政府发挥作用,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多健康成长的空间
  • 4.充分发挥社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和教育作用
  • 5.农村社区建立生产和生活互助小组,帮助监护人减轻劳动负担过重的压力
  • 6.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开展综合扶助留守儿童的项目工作
  • 7.增加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 8.城市中农村劳动力的雇主(单位和个人)为务工人员与留守儿童的联系创造方便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