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迈向21世纪的中国人口城市化

作者:
田雪原
出版日期:
2011年4月
报告页数:
11页
报告字数:
8891字
所属图书:
人口大国的希望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城市化,大致可分成20世纪50年代的迅速发展,60年代和70年代的徘徊,80年代以后的加速推进几个时期。不过应当注意数据资料的可靠性,特别是1963年压缩市、镇建制标准使市镇人口偏低的影响,1984年和1986年的调整比较切合实际。从中国经济、人口、社会发展实际出发,预计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可由目前的30%左右,上升到2000年的35%,2010年的48%,即相当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2025年可上升到65%左右,高出亚洲、发展中国家5个百分点左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中、印两国人口城市化处于同一水平,进入21世纪后中国有可能发展更快一些,拉开一定差距。中国“限大重小”的城市化方针符合人口多和“二元经济”结构基本国情,有利于加速推进;但城市规模效益颇值得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限大”和“重小”都需要增加较大弹性。对于像中、印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说来,人口城市化更需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实行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广义农业、乡镇企业、城镇工商业“三三制”转移,摆正城市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摒弃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发展,谋求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是迈向21世纪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合理选择。

关键词:

城市化21世纪中国人口

作者简介:

田雪原:田雪原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兼任全国社科规划人口学科组组长。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表《新时期人口论》、《大国之难——当代中国的人口问题》(中、日文)、《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人口政策60年》等专著29部(含主编),《为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翻案》、《论人口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新中国人口政策回顾与展望》等论文500余篇(含30多篇英、俄、日文)。主要学术贡献:主持1987年全国老年人口抽样调查研究课题,提出建立集社养、家养、自养于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主持1992年中国家庭经济与生育抽样调查研究课题,提出并论证了孩子社会附加成本—效益理论及其实际应用;主持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课题,提出并构建了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入进行。

文章目录
数据资料评价
  • (一)中国人口、城市人口数据可靠性
  • (二)城市人口数据的主要问题
城市人口变动回顾
  • (一)20世纪50年代的迅速增长
  • (二)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徘徊不前
  •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加速发展
未来人口城市化趋势
  • (一)发展图像
  • (二)国际比较
人口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
  • (一)城市化方针
  •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