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压抑与放纵:中国人性观念的变迁
作者:
胡翼青
出版日期:
2017年3月
报告页数:
28页
报告字数:
24833字
所属图书:
中国体验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03.257-284
周晓虹
摘要:
性虽然有其公共性的一面,但它也始终具有某种生物性的面向,因此性压抑的主张与抵制性压抑的努力始终进行着角力。抵制或压抑性价值的努力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些努力所依据的观念可能很早便存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而恰恰是因为这种依赖关系,抵制或压抑性价值的努力往往会走到它初始目的的反面。所以,如果将某些性观念层面的变迁看作是被压抑的传统的再度发言,被看作是被压抑的某些社会力量的抗争,可能更符合这种变迁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
传播媒介
商品化
市场逻辑
传统性爱观念
性观念话语
作者简介:
胡翼青:
相关报告
再造瘟疫:1918~1919年大流感形象的媒体建构
住房商品化与住房保障体系的重建
北京市住家家政工的劳动过程研究
农村的阶级形成
单位身份与市场逻辑:单位制社区物业化改造的途径与挑战
城市非正规就业和市场文化
让患者满意,“说”比“做”重要?——基于美国医疗的经验研究
中国的农业转型——基于农村四十余年发展历程的思考
文章目录
·
中国人的传统性爱观念
·
浪漫之爱 20世纪80年代性爱观念的启蒙
·
市场逻辑的介入 性观念的商品化
·
传播媒介与性观念话语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