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住房商品化与住房保障体系的重建

作者:
张亮
出版日期:
2007年1月
报告页数:
21页
报告字数:
15185字
所属图书:
2006~2007年:上海社会发展报告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住房是人们大宗生活必需品,其商品性质和公共需求的特征十分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变革,中国的住房政策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80年邓小平关于住房问题的讲话拉开了中国住房改革的序幕。19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对长期形成的福利住房进行改革,最初主要是采取提高房租的办法,目标是使公房房租逐步达到成本价格。随后,改革的重点放在售房,将公房优惠价格出售给原承租人。1994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43号文件)开启了城镇住房制度正式改革之路,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到1998年,福利住房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及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23号文件),提出了以住房市场为基础的城市住房政策框架,正式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和新的住房制度改革的开始。
关键词:

制度改革住房保障体系商品化

作者简介:

张亮: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家庭社会学、青年研究。主要成果:“法治建设与上海市民法律素质”(合作)、“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楼组建设研究”、“现状·问题·对策:上海市女工程师群体调查报告”(合作)。

文章目录
上海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
  • (一)第一阶段 住房制度改革的起步
  • (二)第二阶段 住房制度改革的发展
  • (三)第三阶段 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化
当前上海的住房保障体系
  • (一)廉租房制度
  • (二)中低价商品房和购房贴息政策
  • (三)住房公积金制度
上海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廉租房制度和购房贴息政策的住房保障作用有限
  • (二)中低价商品房定位不明,管理监督不完善
  • (三)公积金的住房保障功能弱化
  • (四)外来务工人员排除在住房保障体系之外
完善上海住房保障体系的几点建议
  • 1.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明确政府的职责和任务
  • 2.建立健全分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 3.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增强对中低收入家庭的扶持力度
  • 4.租售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