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以“我”为起点的社会学人文性

作者:
刘亚秋
出版日期:
2021年4月
报告页数:
24页
报告字数:
18520字
所属图书:
口述、记忆与主体性:社会学的人文转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费孝通先生的人文性的根本意涵首先是回到了对人的关注上。从社会到人到心的转变背后是费先生的人观和社会观的再阐释。本文认为,在这次社会学的人文性转向中,费孝通提到的四个主题中的人和人、心和心的关系,即便使社会学进入人的层面和精神世界的讨论,也还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再阐释,对它们的分析依然带有很强的传统社会学的意味,即社会结构的味道十足而人的形象有些模糊。
关键词:

社会学主体性人文价值费孝通

作者简介:

刘亚秋:刘亚秋 197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致力于社会记忆理论、知青口述史、中国社会学史、社区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在《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文章目录
·费孝通的人文性意涵
·社会学视野下的人的精神世界
·迈向一种主体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