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口述史对认识中国社会的意义

作者:
刘亚秋
出版日期:
2021年4月
报告页数:
20页
报告字数:
16558字
所属图书:
口述、记忆与主体性:社会学的人文转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将口述史在中国社会学领域的实践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期,并对两个阶段进行比较和思考。早期对口述史概念的引入和应用与社会学的天然性格有着极大的契合之处: 关注底层、自下而上看待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等。社会学的深度访谈法与口述史的谈话方式有着很大的亲缘性。口述史对中国社会学的作用更在于引入历史视野和记忆视角,以及对质性研究的推进。
关键词:

访谈实证研究社会学质性研究

作者简介:

刘亚秋:刘亚秋 197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龙江县,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致力于社会记忆理论、知青口述史、中国社会学史、社区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在《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文章目录
口述史实践:来自两个阶段的对比和思考
  •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头十年中期的口述史作品及其遗产
  • (二)21世纪头十年中后期至今的口述史研究特征
·口述史视角对社会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