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中国精准扶贫中群众的“求贫”心理与情感治理

作者:
卫小将
出版日期:
2021年5月
报告页数:
14页
报告字数:
10399字
所属图书:
作为社会治理术的社会工作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反贫困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持续关注的议题。新中国成立至今,扶贫政策经历了“救济扶贫—改革扶贫—开发扶贫—攻坚扶贫—综合扶贫—精准扶贫”等一系列的转变。伴随着国家政策焦点的迁移,贫困的评判标准也渐次提升,社会大众及贫困群体对贫困的理解也发生了较大差异。与此同时,贫困的责任主体经历了一个由内到外、从个体到社会的转变过程,贫困群体的自我认知相应经历了羞惭内疚、自我排斥、自我接纳及合理化等阶段,这或许便是“争当贫困户”或“求贫”心理产生的社会情境。从学理上进一步阐释,社会学家托马斯认为,个体行为的产生是对其所处情境定义的结果。换言之,社会系统经由心理系统不断形塑着个体的情感世界,而情感世界的聚集构筑着特定的社会氛围。一群社会成员在特定的氛围中持续互动、相互观察、反省、选择,而沉淀出共有的行为规范,其中包含了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态度、人格特征等。此范式被称为生活风格。借此,如果我们将群众“争当贫困户”现象理解为一种生活风格或亚文化,那么这种风格是社会情境与个体心理相互形塑的结果。
关键词:

社会工作社会治理精准扶贫

作者简介:

卫小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建设》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发展社会学。

文章目录
·贫困与情感治理研究溯源
“求贫”心理的生成机制与逻辑
  • 1.社会软控制的式微与贫困隐喻的流变
  • 2.贫困的社会建构与贫困者的自我建构
  • 3.消费社会中的个体物化与去焦点效应
·“求贫”心理的社会治理与介入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