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详情

工业下乡与乡村工业的社会基础

作者:
付伟
出版日期:
2021年4月
报告页数:
18页
报告字数:
13924字
所属图书:
城乡融合进程中的乡村产业:历史、实践与思考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摘要:
本文主要描写了来料加工的生产形式如何成为“工业下乡”的结果。发达地区的工业向偏远乡村扩展,由此形成了来料加工这种生产形式,带动了偏远地区乡村的产业发展,它也成为乡村工业的一种特殊形态。本文以浙江省L市的一种特殊的乡村工业形式———来料加工为例,讨论乡村工业的组织过程及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本文指出,一方面,来料加工是全球生产体系中的一环;另一方面,来料加工的生产过程也紧紧地“嵌入”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伦理确保了来料加工的生产管理得以可能,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

乡土社会乡村工业来料加工工业下乡

作者简介:

付伟:付伟 社会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曾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与科技社会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以独作或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开放时代》、《社会发展研究》、《光明日报》、Social Sciences in China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协调型”政权:项目制运作下的乡镇政府》一文获首届“费孝通优秀论文奖”。研究兴趣:乡村产业、县域治理和县域产业转型。

文章目录
·工业下乡与来料加工兴起
“嵌入”乡土的生产过程
  • (一)依靠社会关系铺展的生产网络
  • (二)乡土社会与来料加工的嵌入性
乡村产业的“差序格局”
  • (一)关系与组织形式
  • (二)“知根知底”的管理模式
·曲尽人情:嵌入性的运作机制
·总结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