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登录
注册
主导航
学科分类库
主题资源库
索引目录
系列丛书
学术共同体
学科分类
社会学
地方发展
农村社会学
发展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社会治理
社会分层与流动
社会学理论
婚姻家庭社会学
城市社会学
政治社会学
青年社会学
劳工社会学
老年社会学
环境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
经济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结构
移民社会学
社会政策
人类学与民族学
社会工作
人口学
社会心理学
主题研究
社会学方法论
社区治理与社区营造
社会学经典理论
老龄化研究
社会工作案例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风险灾害研究
社会心态研究
性别研究
首页
>
文章详情
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模式:统规统建和共同缔造
作者:
蔡秋琳
谢雄斌
出版日期:
2021年9月
报告页数:
17页
报告字数:
14251字
所属图书:
公益乡村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生成引文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09.244-260
董强
摘要:
本文通过案例讲述了统规统建和共同缔造两种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模式。首先,本文阐述了两种模式改善人居环境的的方式和成效。其次,本文从目的、适切性等方面分析了两种模式的区别。最后,本文认为,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重要力量,基金会在乡村振兴的链接资源中扮演着协助者、支持者、陪伴者、倡导者、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基金会
公益组织
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
蔡秋琳:
蔡秋琳,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项目专员。
谢雄斌:
谢雄斌,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项目经理。
相关报告
五维赋能:公益组织发展型助学模式与发展策略——以江苏J基金会为例
公益组织的扶贫行动与困境分析——以霁雨基金在一桥村的扶贫行动为例
以社区传统文化为根基推动保护生物多样性
社区治理视角下的水源地保护实践
基于爱德基金会乡村振兴实践的组织化模式探索
组织起来:走向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
2019~2020推进南宁市乡村风貌提升对策研究
2020年汨罗市深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河北省三农舆情分析
江苏省三农舆情分析
文章目录
·
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意义
·
基金会的基本情况介绍
行动逻辑过程
(一)根据多次调研和勘测的结果确定介入模式
(二)采用统规统建的模式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三)采用共同缔造模式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初步的效果
(一)改善了人居环境
(二)培育了村庄自组织
(三)提升了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增强了村民凝聚力
(四)为村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
总结与反思
(一)统规统建和共同缔造两个模式的对比
(二)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重要力量
(三)基金会的定位与角色
(四)未来的目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