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调查以1775名18~70岁北京市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北京市居民社会心理服务满意度、社会心理服务需求以及应对心理问题的态度与行为,探讨了性别、年龄、婚育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与月收入、家庭所在地、户籍所在地、所在市辖区以及主观社会阶层等群体差异。并与2019年社会心理服务需求状况进行对比。主要结论如下:北京市居民对社会心理服务满意度较高,相比于2019年有所提升。其中,60~70岁居民的社会心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40~59岁;城区居民对社区的社会心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郊区居民;北京户籍居民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京户籍居民;主观社会阶层为上层的居民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中层、下层,中层显著高于下层。北京市居民对社会心理服务站的需求较为强烈,对心理咨询室、免费心理咨询的需求最高,对精神卫生专业类、个人成长类、亲子教育类服务的需求频率集中在一月一次及更高。北京市居民应对心理问题的态度与行为较为积极,在应对心理问题求助态度上居民的求助意愿处在较高水平,接近90%的居民持有积极的求助态度,相比于2019年大大提升,在婚育状况、户籍所在地、受教育程度、工作状态与月收入、主观社会阶层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北京市民社会心理服务需求社会心理服务站求助态度与行为
杨智辉:博士,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与治疗、生态环境与个体发展。
李正仁:李正仁,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硕士。
杨舒雅:杨舒雅,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